春節黃金周結束了,這個年就算過完了,可大多數市民家裡的年貨還沒有吃完。眼瞅著天越來越暖,“天然大冰箱”已經凍不住東西,放在窗外的年貨開始開化變軟,冰箱成了市民安頓剩餘年貨的唯一途徑。
肉類放冰箱裡冷凍有沒有時限?蔬菜在冰箱中什麼溫度最能保鮮?熟食是不是進了冰箱就能延長保質期……作為居家生活的必需品,對咱老百姓來說,“冰箱還能不會用?”你別說,記者調查發現,還真就有不少人把冰箱當成了萬能保鮮櫃。上周末,王女士帶著孩子去看望父母,老人特別高興,從冰箱內找出凍肉包了餃子。吃的時候感覺味道有點怪,有點哈喇味。老人說是去年春節時農村親屬給的笨豬肉包的,一直留著沒捨得吃。王女士這纔回想起,老人從冰箱內拿出的凍肉外表顏色灰暗,和正常的凍肉不太一樣。對此,中華中醫藥學會營養與藥膳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副教授聶宏表示:不同的食品在冰箱裡存儲的時限不同,可以確定的是貯存時間都不要太長,最好做到隨買隨吃,以免影響食品的鮮美,腐壞後還會污染其他食品,影響家人健康。
冷藏溫度下
的滅菌情況
聶宏說,一般情況下,冰箱保存食物的常用冷藏溫度是4℃至8℃,在這種環境下,絕大多數的細菌生長速度會放慢。但有些細菌如耶爾森菌、李斯特氏菌等在這種溫度下反而能迅速增長繁殖,如果食用感染了這類細菌的食品,就會引起腸道疾病。
冷凍溫度下的滅菌情況:
冰箱的冷凍層裡,溫度一般在零下18℃左右,在這種溫度下,一般細菌都可以抑制或殺死,所以這裡面存放食品具有更好的保鮮作用。但冷凍並不就等於完全殺菌,仍有些抗凍能力較強的細菌會存活下來。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冰箱如果不經常消毒,反而成了一些細菌的“溫床”。加之食品本身也帶菌,比如未加工的食材如生鮮的蔬菜、水果,尤其是肉類、家禽、雞蛋和海鮮均帶有細菌,加工好的食品,如醬鹵類、燒烤類、涼拌萊、糕點類、魚生類等食品,亦可能因加工不徹底、保管不當等受到外源性交叉污染。
因此從理論上講任何食品在冰箱裡的貯存時間不要太長,最好做到隨買隨吃,以免影響食品的鮮美,又易產生異味,再污染其他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