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12月24日訊 十二五”期間,我市按照“穩定政策、改革創新、持續發展”的總要求,發展現代農業,深化農村改革,推動種植業向畜牧業、傳統農業向綠色品牌農業“兩個戰略轉變”,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12年,雞西市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新農村建設、農村改革和農業產業化等工作先後在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全省農業工作會議上作了典型發言和經驗交流;農委系統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精神文明行業。
農村經濟穩步增長。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了農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2015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預計達到195億元,比2010年增長84%,年均增長12.9%;農業增加值預計達114億元,比2010年增長87%,年均增長13.3%,佔地區生產總值22%。
糧食產能持續提昇。優化種植結構,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帶,開展高產創建活動,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科技應用水平,糧食產能穩步提昇。2015年,糧食總產預計達到74.92億斤,比2010年增長47%,年均增長7.9%;三大糧食作物單產水平不斷提高。水稻單產達到1131.2斤,比2010年增長9.3%,年均增長1.7%;玉米單產達到1073斤,比2010年增長12%,年均增長2.2%;大豆單產達到318斤,比2010年增長3.5%,年均增長0.7%。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增加,2015年,達到710萬畝,比2010年增長3%,年均增長0.5%。
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在穩定糧食生產帶動農民增收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培育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14860元,比2010年增長94.6%,年均增長14.2%。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的家庭經營收入和以勞務收入為主的工資性收入佔比較大,分別為66.1%、24.1%;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佔比分別為6.1%、3.7%。
農業科技不斷創新。推廣玉米密植栽培等先進技術應用面積2500萬畝次,種植業標准化率達到91%以上,比2010年提高5個百分點;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5%,比2010年提高5個百分點;農機總動力達到230萬千瓦,比2010年提高42%,年均增長7.3%;建設現代農機合作社27個,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6%,比2010年提高5.3個百分點,年均增長1.1%。
綠色食品產業不斷發展。2015年,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88戶,比2010年增長33%,年均增長6%;綠色食品基地面積500萬畝,比2010年增長3.95%,年均增長0.78%。綠色水產養殖水面達到40萬畝。培育中國馳名商標2個,地理標志認證產品3個,省著名商標14個,有“三品”標識216個。
農村改革不斷深入。創新農業新型主體、土地管理制度、農村金融服務和社會化服務等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推進。2015年,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480個,比2010年增長75.2%,年均增長11.9% ;土地流轉面積183.6萬畝,比2010年增長53%,年均增長8.9%;土地規模經營面積235萬畝,比2010年增長117.6%,年均增長16.8%。縣(市)土地確權試點村完成確權工作。農村土地糾紛仲裁實行“鄉村調節,縣(區)仲裁”。2014年,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21億元,受益農戶3萬戶;延長貸款期限受益農戶3.7萬戶、涉及金額16.5億元。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開展星級村創建活動,努力打造具有雞西特色的美麗鄉村。在密山市白魚灣鎮湖沿村舉辦了中國“美麗鄉村”快樂行啟動儀式。“十二五”期間,共建設戶用沼氣池1.95萬戶、聯戶沼氣池46處,養殖小區沼氣工程34處。農村扶貧開發實施精准扶貧,完成了4個貧困村、4822人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2015年,建設美麗鄉村58個,其中示范型美麗鄉村10個,達標型美麗鄉村48個。農村扶貧開發實施精准扶貧,完成了43個貧困村、23477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