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滴道區關工委主任陳凱民
2009年,退休後的陳凱民被滴道區委任命為區關工委主任。六年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項事業中,區關工委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他本人被授予先進集體標兵稱號。
知難而上 開拓進取
上任之初,區關工委辦公室只有一張桌子、兩把破椅子,紙屑滿地。要想開展工作,首先要配齊軟硬件。陳凱民經過認真統計,向區委主管領導請示幫助解決並得到支持,很快,電腦、桌椅、卷櫃等辦公設備及用品運送至關工委辦公室。憑借幾十年的工作經驗,陳凱民采取老乾部局推薦、真誠邀請、登門拜訪的方法,請有愛心、有能力、有威望的老乾部“出山”,組建滴道區關工委領導班子。不到兩周時間,全區7個關工委、41個關工領導小組陸續建立起來,覆蓋全區的關工組織網絡基本形成。陳凱民非常注重隊伍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定期組織基層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進行學習培訓,僅去年就舉辦各種培訓班10次,受培訓的“五老”、“十大員”達350人次。全區“五老”、“十大員”隊伍已發展到536人。
作風紮實 勇於創新
陳凱民患有心髒病,平時衣兜裡總要揣著藥物。到區關工委後,他沒因病耽誤過工作。2009年,他率領關工委的其他成員連續幾個月下基層,心髒不適時,吃點藥暫時緩解一下就又投入工作,全區的社區、村屯、學校留下他耕耘的足跡。通過調查,他結合各基層關工組織不同情況、特點,分別制定出活動目標、內容,創新地提出與實施以“一愛”、“二樂”、“三教”、“四看”、“五幫”、“六進”、“七有”為內容的“七項工程”建設,指導基層關工委認真開展“中國夢”教育、創建青少年“零犯罪”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等多項活動。同時構建“老少同樂”文化活動平臺,努力為有特長的“五老”人員和青少年拓展文化活動空間,用社會主義文化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2010年,他組建起滴道區“雙陽紅”歌友團,現有團員40餘人。他們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每逢重大節日,都在滴道區政府會議大廳和區人民廣場舉行盛大演出。陳凱民精心設計指導組建了社區、農村十幾個“雙陽紅”歌友團。2014年以來,舉行以“惠民生,老少同樂”為主題的大型演出4場,基層歌友團演出32場,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工作務實 講求實效
多年來,陳凱民借關工委平臺,紮紮實實地為青少年做好事、做實事。
2014年5月,陳凱民到光華社區關工小組了解情況時,遇到一個特殊群體:星星雨特教班。走進教室,他看到8個智障孩子擠在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教室上課。特教老師尚淑榮說:“十幾年前,我從齊齊哈爾師大畢業,因回家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孩子,在家辦起了補習班,幾個患病孩子的媽媽很信任我,就把孩子托付給我,一乾就是15年......”陳凱民當即表態:幫助其改善辦班條件,要長期地幫扶這些患病孩子。5月末,他帶領關工委的工作人員給星星雨特教班的老師和孩子送去了節日禮物,與他們共慶兒童節。同年9月,陳凱民得知特教班房屋動遷的消息,及時向主區管領導匯報,為特教班爭取了一處75平方米的教室,還可以免交供熱費。2014年,滴道學校五年級學生劉西蒙患上白血病,學校第一時間組織捐款5.3萬元。陳凱民得知消息後,協調市、區慈善機構為其捐款2萬元。
多年來,陳凱民為青少年做的好事、實事數不勝數,贏得了社會的贊譽。他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樂此不疲的敬業精神,也成為滴道區各級關工組織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