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麻山區英林學校關工委副主任陳玉清
在麻山區通往英林學校的一條主街道上,常常看到一位老人的身影,她就是麻山區英林學校關工委副主任陳玉清。在崗時曾擔任麻山區中興小學黨支部書記,退休後,麻山區關工委領導找到她,請她擔任英林學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陳玉清感到這是組織對自己的信任,毫不猶豫地走馬上任了。
上任後,陳玉清多次出面動員那些身體好、工作經驗豐富、熱愛關工事業的老同志加入“五老”隊伍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光和熱。在配合學校開展“中華魂”主題讀書活動中,她與學校其他“五老”人員利用廣播、間操、班隊會及深入課堂等機會,為學生做輔導報告、講戰斗英雄故事、宣傳當代感動中國的典型人物。在學習全省“道德楷模”郭肖岐活動中,她配合學校大隊宣講郭肖岐英雄事跡,發起《向郭肖岐學習的倡議》,教育青少年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使青少年學有樣板,真正用實際行動踐行中華美德。針對學生在家庭、學校、社區的一些不良行為,陳玉清發出《愛護公共設施、文明從我做起》的倡議,並編成小快板《爭做文明小公民》,學校通過“英林之聲”多次廣播,課前說唱,印發到各班、社區、學生輔導班進行宣傳教育。她還配合有關部門多次組織開展“老少同樂,共建和諧”文藝演出。與12名退休老同志自導自演了音樂快板《孩子聽奶奶說》。這些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收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陳玉清又配合學校團委帶著孩子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到社區街道清理白色垃圾,組織志願者到夕陽紅福利院打掃衛生、為老人表演文藝節目,深得老人喜爰和社會贊揚。
陳玉清還不辭辛勞深入社區走訪、調?,建立了貧困生數據庫。學校關工委對178個單親學生、40個貧困學生、8個殘疾學生、67個留守兒童、55個農民進城務工子女進行了登記造冊,為貧困學生爭取到社會資助。她與學校領導共同協調雞西愛心服務站,對15名特困生予以一次性資助,金額達7800餘元。又聯系企業家,與5名學生結成幫扶對子,使每名學生每月能夠得到200元的資助。她倡導開展“老師媽媽活動”,有兩名教師每年出資2000元資助兩名女學生上學。其中一名教師積極協調來自北京的熱心人士,每年出資2萬元愛心資助12名貧困生上學,使這些孩子得到了繼續學習的經濟保障。同時,組織社區“五老”人員接送孩子,把好路口,對校車嚴加監督,保證學生上放學路上安全。
幾分耕耘,幾分收獲。作為一名教師,陳玉清退休後依然把餘熱灑在了麻山這片沃土上,真正做到了有一份熱,發一分光,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