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3月11日訊 時下,已進入備春耕的關鍵節點。2月25日,市農業部門組織農業專家、技術人員和致富能手組成100多個宣講團,深入全市459個行政村,就農業形勢、政策、技術等內容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宣講活動,引導農民轉思路、調結構,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從去年11月初開始,我市農業戰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組織全市廣大農業科技專家和農業乾部積極深入農村各地,開展“送農業政策、農業知識、農業技術和農業信息”為主要內容的農業“四下鄉”活動,做到“四突出”。目前,此項活動正在有序開展。
去年12月3日,密山市農業局專程聘請八五七農場專家張仁山,在密山市委黨校以承擔2016年示范園區建設任務的農民、合作社、種糧大戶為重點培訓對象,結合農場先進種植、管理經驗,傳授規模種植與管理知識,使他們的知識得到更新和提昇。
今年元月21日,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應城子河區農委邀請,在長青鄉新陽村開展了“三減、兩增、一提昇”的“四下鄉”活動,來自周邊的種糧大戶和農民參加了此次活動。專家向農民傳授了如何開展減農藥、減化肥、減除草劑,增加土壤耕層厚度、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優化農業生態環境,高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的具體措施。
雞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還陸續舉辦了縣鄉科技人員大練兵活動,提高了農技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實踐技能。此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還為全縣500名科技示范戶舉辦4次集中培訓,為農民講解農業政策、知識、技術、信息方面的知識,每個村屯聽課農民達到110人次以上,累計全縣培訓248次以上,培訓人數達2.1萬人以上。
眼下,農業“四下鄉”活動漸入高潮,各縣(市)區農業局及相關農口單位紛紛行動起來,成立農業技術服務小分隊,做到服務熱情,指導精心。截至目前,全市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共深入312個鄉村,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850期(場),發放科技資料、農業書籍、宣傳資料(單)13萬餘份,受益農民21萬人次。
農業“四下鄉”活動,突出抓好以“兩個戰略轉變”為重點的技術服務。農口各部門以種植業向畜牧業、傳統農業向綠色品牌農業的“兩個戰略轉變”為主題,組織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圍繞糧食、畜牧、農機、漁業、綠色食品、經濟作物等開展送科技下鄉服務活動,為春耕生產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一切從農民實際需求出發,把培訓、專家指導和實物展示結合起來,通過采取形式多樣的培訓使全市農民和務農人員科技文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昇,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科技保證。突出抓好農業“四下鄉”活動的培訓重點。各縣(市)區和農口各部門緊緊圍繞本部門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從實際出發,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四下鄉”專家宣講團,深入鄉村、深入農戶做好培訓工作。送農業政策下鄉。重點圍繞中央一號文件、農村政策法規、強農惠農政策、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等開展培訓。送農業技術下鄉。抓好常規農業技術培訓的同時,結合本地實際拓展培訓內容,開展蔬菜、白瓜、青玉米、食用菌、果、山野菜、中藥材和桑蠶等特色經濟作物技術培訓。送農業知識下鄉。在做好常規農業知識培訓的同時,進一步做好畜牧業養殖、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農機安全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和發展、種子維權、農業轉基因及安全管理、互聯網+農業等現代農業知識的培訓。送農業信息下鄉。充分利用電視、報刊、雞西農業信息網、農民科技網絡書屋等媒體及時傳遞農民致富信息,為農民解疑答難、傳播技術、交流信息。市農委、林業局、畜牧局、農機局、供銷社、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科所、種子管理處、經管站、果科所、蠶蜂站、多經站等單位各負其責,積極做好本部門的培訓、服務、技術指導工作。
突出抓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近兩年農業部和省農委開展的重點培訓工作,各單位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重點培訓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家庭農場主、專業合作社成員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訓具有針對性,堅持生產經營型分產業、專業技能型按工種、專業服務型按崗位。培訓內容重點包括良種良法、病蟲害防治、農機農藝融合、市場營銷、現代農業管理和經營等現代農業知識和技能。三縣(市)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制定出臺新型職業農民遴選標准,讓真正從事農業生產、迫切需要提昇素質和生產技能的農民優先接受培育。
突出抓好新品種和重點技術的推廣服務。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專家重點推廣農作物標准化生產、農業結構調整、水稻大中棚毯式育苗、玉米標准壟密植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養殖業標准化、農機農藝結合、設施蔬菜栽培技術、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清潔農業、循環農業等技術。種子管理處通過開展新品種推介活動,向農民推廣產量高、抗病強、適合當地積溫的作物新品種。通過新品種和重點技術的推廣,使農民在農業科技試驗、示范、推廣應用及帶動農民致富中發揮帶頭作用,提高科技示范戶的輻射帶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