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6月2日訊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是雞西人,因為是雞西的好人、恩師張洪生資助了我,是雞西的黑土地養育了我。”5月份,王振宇在央視綜藝頻道《越戰越勇》歌唱比賽中,獲得“銀話筒”獎後發出此番感慨。他所提到的張洪生,原是他就讀學校的校長兼老師。就是這位老師在他父母離世時,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一直資助他完成了大學學業。
懂得報恩的王振宇,從一個流浪歌手到現在成了音樂名人,在他成功的道路上,好人張洪生的身影一直陪伴著他,時時激勵、鼓勵著他。正像他所說,好事不一定非得做大,事情雖不起眼,但它傳遞著溫暖、正能量,所產生的“好人效應”是不可低估的。因為,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模范就是一個風向標,決定著價值取向。
雞西日報開闢《雞西好人》專欄後,更多的“雞西好人”陸續出現,影響不斷擴大,全市上下“全民參與公益”“人人爭做好人”的風氣日益濃厚。如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李令堂;對身患癌癥妻子不離不棄的朱言臣;森林的“守護者”李德華等等。他們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平凡地生活在我們周圍,卻以不平凡的舉動彰顯著人間大愛、釋放著道德光芒。“好人現象”正在引發“好人效應”。
當然,只設個專欄宣傳好人還不夠,多學學外地的經驗,為好人樹“牆”,設“榜”,上大屏幕等等,在公共場地、社區街道、公益廣告全方位地宣傳好人好事。讓市民看到身邊好人越來越多,道德榜樣越來越像樣,就會感到這個社會、這個城市的正能量越來越濃,對“創城”就會感到越來越有希望,信心就會越來越足。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當下,我們要進一步挖掘身邊好人,讓更多好人被發現,為民眾樹立起更多精神標杆、道德標杆。應當健全完善好人關愛機制,讓好人有好報,引導更多的人敢做好事、願做好事、常做好事,形成人人講文明、守誠信、崇孝道的良好社會風尚。如果“雞西好人”像雨後春筍般湧現,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創城”、越來越多的人融入“創城”,雞西將會很快向“好人之城”“文明之城”“轉型之城”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