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雞西市滴道區東興街道辦事處光華社區“五老”高希山
高希山原是滴道區光華小學校長,退休後繼續發揮餘熱,真情關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心社區的公益事業,他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
堅持理論學習,培養青少年辨明是非的能力。高希山注重提高自身理論修養,始終堅持每天研讀報刊雜志,深刻領會我黨在新時期所制定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特別是精心學習了黨的十八大文件,具備了較高的理論水平。2009年3月的一天,他偶然發現自己家門上被悄悄粘了一張“法輪功”的反動傳單,馬上意識到這是法輪功的殘渣餘孽,又想死灰復燃,他迅即到周圍鄰居的門窗查看一遍,共查收到11份反動傳單。他及時將這一情況向社區反映,又到區政法委查閱了相關資料,動手撰寫了題為“揭開法輪功廬山真面目”的文章,通過社區家長學校進行宣講。他還深入到中小學校向青少年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24個字,用生動鮮活的事例宣傳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揭露批判法輪功害人、害社會的反動本質,使青少年“明是非、知榮辱”的思想政治覺悟得到提高。
建立校外輔導站,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律和思想道德養成教育。高希山始終把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放在心上。他發現節假日特別是假期,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存在著斷檔、缺位,尤其是留守生、單親生更容易被忽視。他們學習上缺少關心、生活上缺少關照、精神上缺少關愛,容易在社會上沾染一些不良習氣。如何把這斷檔、缺位的鏈條銜接上,2000年,他自發成立了全區第一個校外輔導站,寒、暑假期間把一部分中小學生集中到他家或者東興街道活動大廳,給他們補習功課,講解《未成年人保護法》、《青少年道德養成行為規范》等,引導青少年自覺遵紀守法。他還和其他“五老”一起組織開展有益適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搭建起了良好的活動平臺,他這一乾就是十幾年,學生、家長無不交口稱贊。
加強網吧監督,淨化青少年成長的良好環境。高希山是網吧義務監督員。他常說:“加強網吧義務監督,為青少年創造健康、有益的社會文化環境,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定期走訪轄區內網吧,常常與網吧老板交談、宣講政策,不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為加強網吧監管,他經常同派出所乾警、街道乾部,深入到光華社區網吧進行監督檢查,有時自已晚間深入到網吧走訪了解情況。每當遇到學生在網吧,就上前耐心做其思想工作,講清道理,從而使一些學生遠離了網吧。當他發現自己孫子高星星讀高三時迷戀上了網吧,經過他的反復耐心勸導,終於使孫子戒掉了網癮。2011年高星星考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滴道學校學生王波,因父母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王波經常偷著去網吧。高希山得知這一情況後,三番五次地勸導,並給王波遠在天津打工的父母打電話聯系溝通。雙管齊下,終於使王波戒掉了網癮,成為一個上進、有朝氣的孩子。幾年來,在他的勸導下,先後有7名學生改變了迷戀網吧的惡習。2013年,他被省文化廳、省關工委評為義務網吧監督工作先進個人。
愛心傾灑下一代,晚年生活充實快樂。高希山年事已高身體不好,他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始終不知疲倦地忙碌著。有人稱贊他說:“退休了本應輕輕松松地頤養晚年,可你不然,倒比在崗時還忙,實在是令人敬佩”。他說:“山東年近90的老人劉盛蘭,天天騎車走街串戶撿破爛,賣了7萬元,資助了100名貧困生,與她老人家的崇高思想境界相比,還相差太遠,為下一代做點實事、好事,我晚年生活更加充實、快樂、愜意”。他組織14名“五老”成立了志願者關愛服務隊。常年深入到貧困生、輟學生、流失生所在的學校、家庭進行幫扶、幫教。多年來,他帶領的志願者關愛團隊,捐助資金2.3萬元。幫助貧困生8人,如高彬彬、王鑫、劉欣欣等孩子,一幫就是五年,直到完成學業。
高希山從事教育事業40多年,把自己積累的教書育人經驗編成教材,曾先後6次到學校、社區進行輔導,深受家長和學生的歡迎。針對一部分老同志愛好文藝,他帶頭組織大合唱,帶頭組織老同志參加書法、繪畫、健身、秧歌等各種文體活動,吸引了一大批老同志踴躍參加。他主動與物業公司聯系,為參加活動的老年人接上電源,拿出自家的錄音機,又自掏腰包購買磁帶等,使光華家園和吉祥家園的老少同樂活動搞得有聲有色。
高希山老人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更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有的只是點點滴滴的平凡。但是,恰恰是這種平凡,卻讓人們為之深深地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