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改造後的環衛公廁內、外部環境。
圖為:改造後的環衛公廁內、外部環境。記者 王雪/攝
東北網雞西8月31日訊 廁所雖小,但關系民生事大,同時也是城市對外展示文明的一個窗口。日前,市環衛局自籌資金對市中心區17座陳舊破落的公廁進行了全面改造昇級,同時在人流密集場所新增6座移動式水衝公廁,從根本上解決了市民如廁難、如廁環境髒差等問題,受到百姓贊譽,進一步推動了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向更高水平邁進。
市中心區共有水衝公廁119座,其中產權歸市環衛局公廁管理站管轄的水衝公廁17座。由於這些公廁建造時間早,大部分設施、設備陳舊、老化、落後,如廁環境差,已無法滿足市民需求。連日來,市環衛局以“創城”工作為契機,對其進行全面昇級改造。
改造中,重點對位於騰飛橋、建安街、紅旗路上的3座公廁進行提檔昇級,建成星級公廁。在建安街新改造的星級公廁內,記者看到,鮮花、電視、自動噴香劑、候廁區等設施一應俱全,公廁外牆被粉刷一新。據公廁管理站站長王德偉介紹,此次改造工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從水箱、水龍頭、排水管線、電路到地面、牆面、遮擋板,以及化糞池等設施重新進行了修整,並更換了洗手盆、化妝鏡、蹲便器、燈具等設備,還新增了獨立式小便器、殘疾人坐便器、扶手等,方便殘疾人如廁。同時統一了環衛公廁標示,實行24小免費開放。並在路邊設立醒目導廁牌,方便百姓尋找。
據了解,為持續有效規范管理公廁衛生環境,公廁管理站實行三級管理制度,每個公廁都設有專人負責清掃,每名清掃員要把清掃時間、次數、交接班時間等信息登記在公廁管理員記錄卡上,管理站緝查員和市環衛局質檢科會不定期對公廁環境衛生進行檢查和抽查,對衛生環境未達標的公廁,實行清掃員、質檢員、隊長層級處罰制度,使公廁衛生環境得到極大改觀。他們還在公廁牆上懸掛公廁保潔員職責、《文明如廁公約》、文明如廁宣傳版畫等,電視也不時播放文明如廁宣傳片,提高市民愛護公廁環境衛生的意識。
“以前這的公廁又髒又臭,蚊蠅滿天飛,設施破舊,環境衛生都不好。你瞧現在的公廁跟賓館一樣,屋內外有鮮花、音樂,還有候廁區和殘障設施,環境真是太好了。”出租車司機李先生對改造後的公廁發出由衷的贊嘆。
王德偉說,除3座星級公廁外,新華3號樓、永昌3號樓、四街市場、勞動路等其他公廁也都進行了整體改造,包括粉刷牆壁,安裝便民燈,更換遮擋板、蹲便器等設施,並實行定時開放,有專人看管。
針對我市一些人流密集地區無公廁的實際情況,公廁管理站在火車站、大商新瑪特廣益店、車管、福興天地、夜市、老南站等地新建了6座移動式水衝公廁。為減少資金投入,他們購買材料後,由工作人員自行設計制作安裝公廁,並對每個施工環節嚴格把關。目前,夜市和老南站的2座移動式水衝公廁已投入使用,剩餘4座預計在今年底完工並投入使用。
經常在老南站乘車的市民劉先生感慨地說:“沒有這個廁所時,有些人就在旮旯胡同方便,垃圾多,環境差。這廁所建好後,我們不用再為上廁所著急,周圍環境好多了,這是政府為百姓辦的實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