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雞西新聞網  >  專題宣傳(非新聞)  >  基層動態
搜 索
恆山區柳毛鄉:綠色特色農業發展迅速
2017-06-22 09:03:10 來源:雞西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雞西6月22日訊 (張玉艷 記者 於敬文) 稻田內翠綠的秧苗迎風起舞,預投放稻田的小蟹揮舞著雙鉗正在適應著水溫,黑加侖和樹莓舒展著枝條……日前,恆山區柳毛鄉黝黑的沃土上正譜寫著綠色特色農業的新篇章。

  柳毛鄉三面環山,山嶺旱地多,種植結構單一,農業收入較低。隨著國家保護價的放開,市場調節作用的增強,單一的種植結構導致農民收入下降,尋找新的致富路徑刻不容緩。

  推動種植結構調整。以市場為導向,促進傳統農業向優質、高效、綠色、特色轉型。鼓勵農民『旱改水』,增加柳毛大米的產量和農民收入,柳毛村和安山村實行『旱改水』500畝。引導特色種植與養殖相結合。鴻洋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200畝,發展生態綠色『鴨稻』。放500只鴨,稻田養鴨,利用鴨吃草、蟲等,鴨糞供給水稻用,這種養法不上化肥、不打農藥,上有機專用肥,土地都流轉入合作社,統一經營。田碧源米業加工廠利用自家承包稻田發展生態綠色水稻『蟹田稻』,現引進蟹苗26000只,蟹稻種植面積22畝左右。稻田地不用化肥不打農藥,用有機肥、蟹稻專用肥,特色種植、養殖之路在『綠色道路』上逐步擴大。持續增加農民種植『黑加侖、草莓、紅樹莓、桑樹、木耳、白瓜子』等特色作物的數量,增加農民收入,特色種、養殖面積達1000畝以上。繼續加大旅游觀光農業和采摘農業的發展,積極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條,鼓勵農民以家庭作坊形式開展自主創業,如豆腐房、釀酒、榨油等加工項目,既增收又帶動就業。今年全鄉計劃調整種植面積5000畝,其中:黃豆3300畝、白瓜子900畝、土豆200畝、雜糧600畝。

  推動『一村一品』和適度化規模經營相結合。以開展『適度化規模經營』為載體,打造『一村一品』,因村制宜,發展村域特色經濟。著力打造柳毛村的黑加侖和樹莓種植、裕豐村的木耳種植、光明村的芽豆種植(面積80多畝)、蓮花村的『柳毛大米』、鉛礦村『稻花香大米』(共15戶,400畝)、新勝村的草編制品、中心村的垂釣經濟。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對上爭取獎補資金。對以合作社形式開展的『一村一品』、經營達到『五統一』標准(統一品種、統一標准、統一銷售、統一管理、統一品牌)、適度化規模經營土地面積達1000畝以上的給予5000元至10000元的獎補資金扶持。目前,合作社基本達成產銷一體,保證農民增收。推動農業大項目建設,重點謀劃隆晟牧業投資4000萬元新建標准化養豬場項目和投資3000萬元新建標准化黃牛養殖場項目,積極與項目投資方接洽,推動項目早日落地建設。

  推動互聯網+農業和可追溯系統建設步伐。為更好地打造『柳毛大米』的品牌優勢,今年重點加快『互聯網+柳毛大米』、『互聯網+鴨稻蟹稻』等全程可追溯系統和網上營銷平臺建設,投入資金5萬元完善大米種植全程監控系統,實現水稻從育種、種植到收獲、銷售的全程監控,並把品牌、認證、產地、種植等信息匯總到『柳毛大米』可追溯系統中,有力地回擊社會上『黑心米』、『石墨米』的謠傳,樹立『柳毛大米』的優秀品質形象。建立網上銷售平臺,豐富『柳毛大米』的營銷方式,真正做強做大品牌,實現現代農業發展。

責任編輯:陳江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