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東縣第五中學重視對廣大師生進行『兩史』教育,積極開展相關活動,把其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載體。通過對廣大師生進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和國情教育,培養教師學生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讓師生愛黨愛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人民、熱愛家鄉,立志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圖為:五四表彰儀式
圖為:主題班會活動
一、加強領導,建立『兩史』教育引領機制
成立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兩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落實人人抓德育的責任,完善『兩史』教育制度,形成常態化機制,保證了『兩史』教育科學規范有序的開展。校領導班子率先垂范帶頭備課和教學,既帶頭學習又帶頭實踐,廣大教職員工積極參與其中。在制度和表率作用的引領下,黨支部、校委會、黨員大會、教職工大會、政治學習都將『兩史』教育貫穿其中,堅持不懈。
圖為:軍訓走進軍營
圖為:重溫入團誓詞
二、立足課堂,強化『兩史』教育主陣地
堅持把課堂教學作為『兩史』教育主渠道,積極推進黨史、國史『進頭腦、進教材、進課堂』。把主題教育、愛黨愛國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三愛三節』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互結合,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各科教材中,鼓勵教師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兩史』內涵,發揮各科教學的教育性,思想政治課、歷史課的主陣地作用。在政治課歷史課《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等課堂教學中,教育學生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廣大青年學生要愛黨愛國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堅持主題教育引領知識教育,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情感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結合專業特點和崗位工作要求,寓教育於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把滲透德育教育作為對課堂教學評定的重要標准。
圖為: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活動
圖為:一二、九系列活動
三、以育德為根本,活化『兩史』教育載體
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校外實踐活動:學雷鋒活動、清明節祭掃烈士墓、五四表彰、畢業式成人禮、新生軍訓、開學典禮、『中華魂』主題讀書活動、紅歌大合唱比賽、觀看愛國主義主題影片、文明校園創建、演講比賽、黨史知識競賽、向國旗獻禮活動、入團儀式、紀念『12.9』系列活動、志願者服務等活動。通過活動不僅培養學生的愛黨愛國的品德情操,更激發學生的參與欲、上進心、和諧力,使學校和班級呈現出一個和諧、團結、人人追求向上的優秀集體。組織觀看CCTV1 『開學第一課』,《最美孝心少年》頒獎,觀看中央電視臺《光輝的歷程1921-2017》紀錄片,組織學生寫觀後感。規范學校昇降旗制度,注重國旗下講話的實效性,充分發揮昇旗儀式的教育作用。組織高一新生軍訓活動,參觀軍營活動。結合學雷鋒紀念日、清明節、5.4青年節、9.3抗日戰爭勝利日、10.1國慶節、12.9運動、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等重大節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