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虎林市委副書記、市長殷洪亮
李國輝 記者陳敏
東北網雞西6月21日訊 黨的十九大報告號召『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出大健康觀,勾勒出了健康中國藍圖。就這一話題,記者近日專訪了虎林市委副書記、市長殷洪亮。
『幸福與健康是人類永恆不變的追求。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和基礎,無健康也就無幸福可言。為此,在貫徹落實「健康中國」發展戰略上,我們以打造幸福虎林為目的,從大健康觀出發,為市民構築一個完備的健康體系。』
殷洪亮介紹,虎林是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境內天藍、地淨、水清、氣爽,1/3以上面積被森林濕地所覆蓋,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地表水質國家三類。盛產刺五加、五味子等藥材植物230多種,有蜜源植物200多種。市屬耕地面積達258萬畝,且大部分開墾不到30年,土質肥沃。基於優良的生態優勢、富集的資源優勢,近年來,虎林深入以綠色食品、醫藥制造、生態康養旅游三大產業為切入點,全力做強健康產業。
在綠色食品產業方面。主動順應消費者綠色健康新追求,大力引導農業生產向綠色、有機方向發展,『全國產糧大縣』向綠色高產高效基地轉變。在生產端,大力發展綠色、有機、特色農業。水田堅持調優品種,今年種植優質水稻50萬畝,其中與阿裡巴巴集團開發『珍寶島』大米示范基地20萬畝。旱田堅持百花齊放,擴大北藥、蔬菜、青貯飼料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並栽植了平歐雜交大榛子2000畝、嫁接紅松果林4500畝,發展袋栽木耳1200多萬袋。目前全市綠色、有機食品基地認證面積分別達到189萬畝和2.25萬畝。在加工端,先後引進中糧、光明、福娃、清河泉、娃哈哈、匯源等一批食品行業領軍企業,實施多個食品加工項目,形成了水稻—大米—休閑食品、米糠—米糠油、生鮮乳—乳飲料、大豆—腐竹等多條產業鏈。在銷售端,努力打通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在重慶、貴州、四川等地發展代銷點20多家。開通了京東虎林館、省大米網虎林分站、惠商城等電商平臺,綠都集團入駐天貓旗艦店,去年網上銷售綠色大米3000多噸,標准最高的鴨稻蟹稻等有機稻米均價每斤達10元以上。
在生物制藥產業方面。連續多年出臺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發展中草藥種植,並引進了藥博商城黑龍江分公司、河北安國霍家村藥材合作社,今年全市種植北藥面積達到1萬畝。共有珍寶島、烏蘇裡江、野寶等醫藥保健品企業11家,開發出刺五加注射液、雙黃連口服液及刺五加茶、熊膽粉、蜂王漿等一批特色藥品、保健產品。本地成長起來的珍寶島藥業,成為雞西本土首家A股上市企業,連續5年躋身全國中成藥企業五十強。2017年,全市醫藥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1.7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1.4億元,繳納稅金2.5億元。
在生態康養旅游產業方面。虎林有蜿蜒秀麗一江雙色的中俄界江烏蘇裡江、被納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的珍寶島濕地、面積最大的寒地野生荷花聚生地月牙湖、祖國東部最早看到日出的神頂峰。我們依托這些生態景觀景點,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昇服務質量,吸引了大量候鳥人群及商旅人士來虎林旅游觀光、休閑度假。2017年,迎來旅游包機、專列、自駕游等大型團隊100多個,共接待游客290萬人(次)。目前,虎頭、珍寶島濕地等生態景區已經是人頭攢動、游客如織了。
當記者問到虎林構築的健康體系對當地經濟、社會、民生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變化時,殷洪亮自豪地說:『變化很多,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拉動增長,反哺生態,增進福祉。』
——拉動增長,主要是指拉動經濟快速增長。在綠色食品、生物制藥、生態康養旅游等生態產業的帶動下,虎林三次產業結構日益優化,供給質量大幅提昇,主要發展指標持續增長。去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指標均實現7%以上增長;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705元和17779元。
——反哺生態,表現在健康意識反作用生態保護。在鼓勵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的同時,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媒介,以及醫療知識下鄉村、義診行動在基層等活動,有效提昇群眾健康意識。在濃厚的健康氛圍作用下,群眾自覺主動加入到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的行列中來,精心保護了虎林良好的綠色生態。2017年,虎林成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增進福祉,凸顯於醫療衛生保障水平明顯提昇。先後取消各級醫療機構藥品加成,下調了檢查檢驗費用,僅2017年就讓利群眾接近1500萬元;全面推開『零押金』住院模式,取消異地就醫轉診手續,實現醫療報銷直接結算,並在全市范圍內推行醫療聯合體制度,進一步方便了群眾就醫。此外,虎林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8%,本級住院報銷比例達70%,群眾看病個人支付的費用更是明顯減少。
『健康體系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堅持、多方聯動的工程,我們會常抓不懈,營造健康發展環境,形成全民參與、全民受益的大健康觀念,不斷提昇虎林人民的幸福指數。』殷洪亮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