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與思考12】
以強化『四個意識』為保證
用良好的法治環境優化營商環境
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綜治辦主任 孫景龍
這次全省開展的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活動,是省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審時度勢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課題,是謀發展、圖振興、創公平、安民心的一項政治工程。從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現實需要出發來看待、分析政法機關的特殊責任、特殊作用,我認為應該首先確立和強化『四條線』的政治意識。
一、要強化國家政治底線意識
政法部門和司法機關是國家管理的保障體系,執法司法活動是對營商環境產生直接影響的管理活動。國家執法機器是國家管理的重要底線,它包含著政府公信力、社會公平性,更包含著民生福祉,一旦失去底線就會使國家喪失信譽,就會嚴重破壞人民群眾對國家和法律的信賴,就會衍生社會矛盾聚集或社會秩序震蕩。營商環境就是發展環境,就是民生環境,就是黨政信譽,因此說每一位政法乾警必須用這種底線意識來認識自我、看清自我,從高從嚴把自己擺進去、從實從細把自己看明白,善於解剖自我、反思自我、改造自我,當好優化作風的先行者。我們在推進底線意識培育方面,就是要堅持用民心說話,引導廣大乾警對位反思,看清自我,認清責任。做到法責面前心有戒,民利面前心有情。
二、要強化道德法紀紅線意識
道德意識與法紀意識相伴而生、並立而存。人民群眾、企業法人、特別是外來投資者等對政法機關工作作風關注度格外高、敏感度格外強,門難進、臉難看,辦事拖沓、效率不高,『玻璃門』、『彈簧門』等人為障礙,借法謀私、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特別是為一己私利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的行為,都是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觸碰道德法紀紅線行為,政法部門和司法機關的全體乾警,務必要在神聖的政治責任面前看清『紅線』、嚴防越線,始終做到心有戒尺、行有定律、紅線在心、不越雷池,這是勝任責任擔當的根本前提,更是黨和政府社會信譽的政治支橕。我們要堅持強化政法專組的責任意識,抓住實質、抓住關鍵,善於刀刃向內,抓住政法隊伍中不作為亂作為、違規違紀甚至違法犯罪的負面典型,不怕切膚之痛、不怕『傷筋動骨、』不怕『丟人現眼』,讓破壞了道德法紀底線、觸碰了道德法紀紅線的執法者,受到嚴管嚴教、受到嚴查嚴處,真正踐行習近平同志對執法執紀部門反復強調過的『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政治主張。用鐵的素養作紀律保障,實現執法為民、公平正義,給人民群眾信心與希望。
三、要強化行為坐標基線意識
對政法和司法機關來講,行為坐標基線主要應以『四零』服務基本規范為依據,把真誠服務、周到服務、體現到以『四零』服務為標志的具體化服務過程中;要從司法業務、規范程序著眼,真正做到依法依規辦事,不偏位、不失位、不漏項;要從發展需求著眼,使司法過程成為社會管理更叡智的行政視角、社會秩序視角、民生需求視角,把社會風險研判預判、決策風險評估、應急防范策略,運用到具體的作風整治責任落實過程中,當好黨政外腦促進管理決策優化、加速法治建設進程;要堅持向改革要效益、向改革尋出路,把作風整治轉化成司法體制改革和管理創新的動力,突出抓好執法質效的內約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建設,努力打造體系完備、程序嚴密、公平高效的執法司法工作機制。
四、要強化振興發展生命線意識
作風整頓出思想、出思路、出效率、出業績,優化營商環境增士氣、增信心、增動力、增信譽、增福祉,整頓為發展清淤除障,優商為振興發展加油提速,要堅定地把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看作是振興發展的生命線。要著眼於大項目、經濟園區、產業聚集領域法律服務需求,著眼完善社會化的法律服務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服務質效,堅持做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的主人,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環境,環境影響人人的生命線意識,堅持持久作戰、久久為功,抓出成效、抓成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