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七臺河市多措並舉全力攻堅
加速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
編者按:『最多跑一次』改革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行動,是推動『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的有益探索。省委書記張慶偉強調,要借鑒浙江『最多跑一次』的經驗做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梳理優化工作流程,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反復跑的問題。哈爾濱市作為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試點城市,在『互聯網+政務服務』領域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全力打造線上『零跑路』、線下『跑一次』,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新體系。七臺河市堅持問題導向,在『一窗受理』上積極探索、重點突破,帶動政務服務效能大幅提昇。近一段時間,國務院密集下發文件、召開會議,對加快『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等工作進行深入部署、提出量化指標、嚴明推進要求。各地各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學習借鑒哈爾濱、七臺河等地經驗做法,摒棄等靠思想,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推進力度,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勇於探索、積極創新,力爭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跑出『加速度』、跑出『高效率』。
線上『零跑路』線下『跑一次』
一、哈爾濱市全力打造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新體系
哈爾濱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工作部署和張慶偉書記對哈爾濱提出的『省會城市要先行先試,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的要求,在『互聯網+政務服務』領域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全力打造線上『零跑路』、線下『跑一次』,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新體系,有力推動了全市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昇,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堅持高標准,著力強化頂層設計。始終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引領,對標先進,大膽創新,打造特色,形成體系,推動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昇。一是提高站位。市委、市政府把『互聯網+政務服務』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市政府成立專班推進,全市上下齊上陣,以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新體系為突破口,向提昇政務效能聚焦發力。二是高點謀劃。借鑒浙江『最多跑一次』經驗和其他省市『放管服』改革經驗,提出要以『全國最優、時限最短、要件最少』為標准,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為目標,以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核心,以優化再造審批流程為基礎,以提昇政府監管能力為方向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流程優化再造和『互聯網+政務服務』雙輪驅動的工作方案,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書。三是體系融合。結合市情實際,著力推動實體窗口與網上辦事一體融合、前臺『一窗受理』與後臺『分頭辦理』一體融合、大廳集中服務與街道社區就近辦理一體融合,全力打造線上『零跑路』、線下『跑一次』,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新體系。
堅持做減法,全力推進流程優化。從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痛點出發,以線下『跑一次』為目標,精減辦事環節、要件,對全市政務服務事項流程進行了全面優化再造。一是全口徑優化。通過部門自查、綜合審核等方式,對市本級政務服務事項流程進行了多輪優化,並將調整後的辦事流程與4個直轄市和其他14個副省級城市進行橫向比對,查找差距再整改、再優化。目前,全市401個行政許可事項共減少審批環節215個,精減審批要件629個;1700餘個其他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共減少工作環節569個,精減辦事要件584個。同步推進各區、縣(市)辦事流程全面優化,實現了全市政務服務全領域全維度『瘦身』。二是跨部門集成。大力推進並聯審批,在優化固定資產投資審批流程方面,梳理出90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非審批技術服務事項,在全國率先編制完成含各類情形及中介服務的15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報批全流程導圖;在不動產登記提速方面,整合住建、國土、稅務部門審批業務,全過程辦理時限由20個工作日縮減到4個工作日。三是常態化體驗。在流程再造過程中,相關部門『一把手』以辦事人員身份對分管工作事項流程進行了切身體驗,發現問題立即整改。要求『一把手』定期『坐窗口』,從辦事人和辦理人兩個角度反復檢驗,將『一把手』體驗流程固化下來,實行每季度定期體驗,逐步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
堅持強支橕,大力推行網上辦理。從夯實基礎入手,建成了市政務服務網軟件平臺和雲平臺,全力推進數據共享,構建了市、區(縣市)、街道(鄉鎮)三級聯通、一網通辦的網絡格局。一是加快平臺建設。工程分兩期推進,一期工程到去年底,實現了市本級和9區部分事項網上辦理。建成的政務服務網具有政務服務互聯網門戶、管理平臺、業務辦理、數據共享等43個子系統,具備綜合窗口辦、一網通辦、全程網辦等功能。二期工程面向基層末端延伸,實現9縣(市)及304個街道(鄉鎮)政務服務網上辦理全覆蓋,並提供電子證照、自助終端等服務,目前正在按計劃推進。二是加快網上辦理。完成了辦事指南信息標准化錄入工作,截至7月20日,市本級和18個區、縣(市)在市政務服務網錄入政務服務事項共11840項,累計開通網上辦理事項8186個,佔比69%。其中,市直部門開通網上辦理事項1355項,開通佔比為82.42%;9區政府開通網上辦理事項3729項,開通佔比為91.06%;9縣(市)政府開通網上辦理事項3102項,開通佔比為50.84%。三是加快數據共享。先後與省政務服務網、投資在線審批平臺等10餘個業務系統對接。目前,全國身份證數據信息、全省工商數據信息、全市婚姻數據信息已接入市政務服務網,網上辦理業務可以直接共享;市人社局醫保、民政局低保、公積金辦理、交通局出租車審批等數據正在開發程序調用數據資源。
堅持增效能,努力打通『最後一公裡』。始終以企業和群眾的辦事體驗和切身感受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是實施清單管理。4月底前,向社會公布了兩批共2090個事項『最多跑一次』清單;6月8日,公布了第三批2007個『最多跑一次』事項;7月10日,公布了第四批『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涉及9個市直部門57項,5個區748項,9個縣4006項,共計4811項政務服務事項。截至目前,全市已向社會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項共9157項,佔比77%。此外,中慶燃氣、不動產登記中心、市稅務局、哈供電公司等4家單位也向社會公布了240項『最多跑一次』事項。二是加強大廳建設。按照行政許可『應進必進,不進例外』的要求,市級行政許可目錄278項,除車輛駕駛管理、出入境管理26個事項有專門辦事大廳未入駐市行政服務中心外,均按照『只進一扇門』的原則入駐252項,入駐率100%。由各部門委派窗口首席代表負責日常審批事項的業務辦理,實行『一站式』辦公,提昇政務服務辦事效率。三是創新窗口服務。在辦事大廳設置綜合窗口,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模式。比如,整合了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等社保窗口,設置征繳公共業務綜合服務窗口,基本實現『四險合一』『一窗辦理』。同時,深化一次性告知服務模式,深化研究503個審批服務事項的辦事指南,分類制定詳細指南1085個,做到全面、詳實、准確的事前告知。四是推行強區放權。全面推進『強市簡政,強區擴權,強街固網』系統工程,分批下放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權100餘項,已在道裡區、道外區、平房區開展試點,將能夠下沈的事項盡可能納入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或延伸至村(社區)辦理。全面取消社區居委會證明事項共13類45項,進一步減輕社區居民委員會負擔,打通影響政務服務效率的『最後一公裡』。
二、七臺河市打造『一窗受理』品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
七臺河市針對企業產業項目審批環節繁多、互為前置,時間冗長、效率低下等問題,在『一窗受理』上做文章、求突破、樹品牌,整合窗口服務單位,再造工作流程,打造數據共享平臺,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
圍繞『一窗受理』整合窗口服務單位。按照辦事大廳窗口布局合理、群眾辦事方便的原則,對全市辦事大廳窗口進行了優化整合。將全市186項行政審批事項(除涉密事項外)全部納入市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建立『一窗制』綜合受理區,設置委托代辦窗口和綜合服務窗口20個,變過去多部門分散式受理為一個窗口統一受理。企業送件後,由委托代辦窗口和綜合服務窗口負責項目確認、受理、協調、網上分發流轉、監督、督辦、代辦、發證等多個環節的具體實施,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集成式服務。
圍繞『一窗受理』實行『並聯審批』流程。再造『並聯審批』流程,建立『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綜合服務模式。在產業項目審批上,研究制定了產業項目土地出讓類和劃撥類並聯審批流程圖,以單個『並聯』環節裡多個部門中的最長時限為標准,實施『三並一串、串並結合、以並為主』流程。實行由部門間自行溝通核實代替群眾提供前置件,將10餘項中介評估、評價、報告等放到並聯審批前,縮短產業項目中介事項的辦理時間。通過流程再造,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項由36項增加到116項,產業項目並聯審批時限由原來的109天壓縮至32天。
圍繞『一窗受理『打造數據共享平臺。積極推行『網上辦事』,凡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審批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以住房公積金、不動產等辦件量大的部門為切入點,打通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完善市級數據共享平臺系統。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系統平臺,抓住受理、發證兩個關鍵環節,充分利用網絡推送優勢,打造『閉合式』審批鏈條,全面加強對事項辦理、流程優化、網上運行、時限監控的全方位監察。在營業執照、環評報告審批等方面,通過部門與部門間數據共享、業務銜接,大幅精減前置要件,有效提高了政務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