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級法院:兌現四零創建服務承諾
建設文明執法示范窗口
『四零』承諾服務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雞西市中級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以全市法院星級訴訟服務中心暨『文明執法示范窗口』創建為重點,將訴訟服務中心打造成集約化、標准化、信息化、社會化、人性化的訴訟服務平合,實現訴訟服務能力、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服務水平全面提昇。
一、打造司法服務『一站式』,實現司法服務『集約化』
全市法院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對訴訟服務大廳進行昇級改造,在原有立案信訪大廳的基礎上,不斷拓展訴訟服務功能,在立案大廳分設導訴區、書寫區、網上自助區、立案區、等候區、調解區等六個區域,當事人在一個大廳就可辦理立案、查詢諮詢、訴前保全、案件調解、材料收轉、司法救助、費用繳退、判後答疑等事項,真正做到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在訴訟服務中心增設了涉軍、涉農民工立案窗口綠色通道,對上述類型案件做到快立、快審、快結、快執,該窗口成立當日即為11名農民工二審案件進行了立案登記。在調解服務區設立速裁室,組建速裁審判團隊,推動立案環節案件甄別分流、輕微刑事案件快立快審、民事和行政案件速裁程序改革,真正把各項便民措施落到實處。在辦理申請人雞西市某煤礦與被申請人王某申請撤銷仲裁裁決一案中,王某從下午兩點十五到法院至四點半拿到十九萬元的工傷賠償款,整個訴訟過程只來了一趟法院,耗時不到兩個半小時。
二、打造司法服務『精細式』,實現司法服務『規范化』
全市法院以訴訟服務規范化為抓手,以創建『群眾滿意』窗口為目標,全面落實『四零』創建六個規范和省法院窗口服務『六個必須』總要求。統一服務標准,要求全體工作人員做到『三個不論』、『三個不允許』和『三個一次性』,即無論在編不在編乾警,無論辦事群眾提出什麼事項要求,無論是否屬於自己職責范疇,都不允許態度不好而冷漠慢待,不允許耐心不足而推脫誤導,不允許責任心不強而延誤漏辦,凡符合立案條件的一次性受理,凡立案材料不齊全的依法一次性告知,凡諮詢、查詢、轉交材料的一次性辦結,以首問負責制的嚴格執行促進良好作風的養成。在強化精細化管理的基礎上,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建立法官監督平臺,實時動態監管辦案全過程,確保案件全程網上辦理、司法活動及乾預辦案情況全程留痕、違規操作自動攔截、辦案風險實時提示,實現審判執行工作全程監督。
三、打造司法服務『快車式』,實現司法服務『信息化』
開通了『一線五平臺』,即開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搭建律師訴訟服務平臺、網絡訴訟服務平臺、微信訴訟服務平臺、短信訴訟服務平臺、手機APP訴訟服務平臺,為不同群體提供多元訴訟服務。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公開審判流程信息的規定》,自2018年9月1日起,全市法院新收案件的審判流程信息均通過全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統一平臺向案件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公開,讓當事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能享受到優質高效的訴訟服務。運用網絡和移動應用技術,將實體訴訟服務向移動終端拓展,開展視頻接訪、視頻庭審、視頻調解等,實現了『信息多跑腿、群眾少跑路』。雞冠法院建立網上訴訟服務中心,專門制作便民訴訟服務動漫,使當事人直觀地了解訴訟程序、權益保障及相關訴訟常識。密山法院在全省率先采取微信、銀聯、支付寶網絡渠道繳費,讓群眾真正享受『指尖上的便利』。
四、打造司法服務『多元式』,實現司法服務『社會化』
中院把『四零』承諾服務創建與推進司法改革有機結合,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改革,爭取訴前定紛止爭。建立多元化解對接平臺,促進訴訟調解與行政調解、人民調解、仲裁調解、行業協會調解及中介組織調解有效銜接,實現『六調聯動』。虎林法院形成覆蓋全市11個鄉鎮、5個社區、3個行業協會的訴調對接網絡,充分發揮多元化解功能;雞冠法院與14家單位建立訴調對接工作室,接受法院委托、委派調解案件;雞東法院邀請人民陪審員、人民調解員、便民聯絡員『坐班』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和便民聯系點,把1200餘件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糾紛化解在訴前。建立家事調查制度、財產申報制度、家事回訪制度、心理疏導制度、婚姻挽救制度、人身安全保護制度、離婚生效證明制度、老年人精神贍養保護制度共八項工作機制,為推進家事審判改革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雞東縣組建家事調解團隊,建立家事審判庭、兒童托管室、家事調解室、當事人休息室、心理諮詢室的『一庭四室』工作機制,形成了司法力量、行政力量、社會力量和輿論力量多元結合共同發力的大家事矛盾糾紛化解格局。
五、打造司法服務『昇級式』,實現司法服務『人性化』
全市各法院分別創設了律師服務窗口,建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調解室,引進婦聯、交警、勞動、工商、銀行等部門駐點服務,設立法律援助崗、志願服務站,開設『夜晚法庭』、『假日法庭』,深入社區村屯、田間地頭開展巡回辦案、就地辦案,實現司法服務『零距離』。在立案大廳增設叫號系統,POS機、材料收轉箱,為當事人提供WIFI、手機充電、復印、休息座席、飲水機、急救藥品、花鏡等便民服務,推行『用真誠微笑與群眾溝通、用文明語言把事情講通、用實際行動把問題疏通』的『三通』工作法,讓當事人和辦事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的人文關懷。
六、打造司法服務『公開式』,實現司法服務『特色化』
全市法院建立三大公開平臺,實現審判流程信息、執行信息和依法應當公開的裁判文書100%公開。建設『一網兩微一端』新媒體矩陣群,實時播報法院工作動態。中院制作的動漫公益廣告《失信的孝心》在市電視臺集中時間滾動播出。微電影《沙盤》,微視頻《法官的一天》,切實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感受到公平正義。中院每兩周、基層法院每月至少舉辦一次公眾開放日活動,邀請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黨政機關人員、企事業代表、不同學齡青少年代表、人民調解員、人民陪審員、社區居民等社會各界代表走進法院參觀交流,通過有聲有形的開放,全面展示法院司法工作進程、工作亮點和工作成效,讓廣大參觀群眾切身體會到法院管理的規范有序以及乾警的良好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