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機遇 迎接挑戰 知難而上 順勢而為
著力破解企地共建面臨新課題
10月30日,雞西市關工委會同龍煤雞西分公司關工委召開區礦共建工作座談會。會議由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朱玉林主持。市轄區關工委和部分煤礦關工委主任參加會議。市關工委主任劉殿武、龍煤雞西分公司關工委副主任、秘書長劉維久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客觀分析了煤礦企業深化改革、轉型發展給區礦共建工作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機遇,就如何適應新形勢、抓住新機遇,順勢而為做好區礦共建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
雞西是歷史悠久的資源型城市,因煤而立,因煤而興,也因煤碳資源枯竭而走上了轉型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以來,雞西煤礦企業幾度興衰,目前,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3大國有煤礦,陡減到7個。礦井數量不足原有的*分之一。徹底打破了煤礦企業在雞西半壁江山的格局,不僅給煤炭企業關工工作帶來衝擊,也給雞西關心下一代以區礦聯建為特色的企地共建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一是共建對子銳減。為數不少的煤礦關工組織特別是一些優秀的關工組織隨著企業閉礦而撤銷。二是人員流動。一大批煤礦企業『五老』隨著企業閉礦和棚戶區改造,由礦區轉入市區。三是對象變化。企業深化改革,結束了企業辦社會的歷史,不僅使礦區所有學校劃歸地方,也使企業的青年職工銳減。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今年以來,市關工委多次與龍煤雞西分公司關工委一起協商研究,並分別要求所轄區礦關工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在今年8月31日市關工委共建工作經驗交流會議上,劉殿武同志對進一步搞好企地共建特別是區礦共建進行了強調。
座談會上,與會人員不僅分析了深化改革給區礦共建帶來的困難和挑戰,也分析了所面臨的機遇。一是閉礦企業建立留守機構並成立黨組織,為重建關工組織提供依托。二是『五老』流動並未『流失』。轉制也好,閉礦也好,提前退休也好,好多企業『五老』流動到市區,雖然對煤炭企業關工隊伍有所損失,但如果順勢接管這些『五老』並提供舞臺、使之更好地發揮作用,那麼,就全市關工工作而言不但沒有削弱,而且會得到加強。三是煤礦企業改革使一些提前退休的企業員工成為『年輕五老』,他們中有很多同志還有繼續發揮作用、奉獻社會的願望,必將成為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力量。
座談會上,區礦關工組織的領導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發表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龍煤雞西分公司關工委副主任、秘書長劉維久指出:『在深化企業改革、實現轉型發展的歷史條件下,做好煤炭企業關心下一代工作,特別是區礦共建工作,一是要重建信心,陣地不能丟,隊伍不能散,要迎難而上,研究確定新思路、新辦法、新招數。二是要重建機構,組建好工作網絡。要在摸底調查基礎上重新建立有效的基層組織,形成新的關工網絡。對閉礦企業,要采取就近聯合的方式組建關工組織,建立有聯合、有分工的新型工作機制。三是要重建隊伍,重新調整、充實『五老』和骨乾隊伍,吸納有覺悟、有熱情、有能力的『新五老』入列並盡快最大限度發揮作用。』
市關工委主任劉殿武在講話中,對2004年以來區礦共建工作的歷程作了簡要回顧,概括了區礦共建工作的主要經驗和收獲。他指出:『我市區礦共建工作之所以進展順利、發展健康並取得明顯成效,主要在於以下三點:一是共建雙方高度重視,密切配合。二是健全完善了領導保障、工作落實等區礦共建機制。三是『五老』作用突出。』
劉殿武在講話中要求:『要繼續深化對區礦共建工作的認識,突出抓好關工組織和隊伍建設。第一,凡是企業生產經營正常,應該建立關工組織的,應在龍煤雞西分公司和企業所在區關工委的指導下,盡快建立起關工組織並開展工作。第二,對已經改制的企業,只要有黨的組織,不管是地方的,還是龍煤雞西分公司的,區關工委都要從實際出發,抓好新的關工組織的組建和工作指導,並且盡量把原來擔任關工組織的領導和骨乾安排好。第三,對企業改制後辦理退休、居住地發生變更的『五老』,要同新居住地搞好變動後的工作銜接,各有關辦事處要搞好登記,區關工委要搞好組織對接。遷入地的區和街道辦事處關工委要根據遷入『五老』的優勢和特長對所在社區關工組織提出具體安排意見。第四,各基層關工組織以社區為單位搞好調查摸底,要掌握新遷入的原有『五老』名單,又要發現剛退下來的年輕『五老』特別是要注意做好遷入『五老』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到每個人都不掉隊,到哪去都有人接,盡快開展好工作。』
劉殿武強調:『區礦共建在組織指導、工作推進、具體落實方面實事多、急事多,難事也多。各區關工委要知難而上,從實際出發,深入基層,掌握實情,精心組織,精准指導,要主動與區內廠礦企業關工組織溝通,既要掌握實情,也要增進感情,注意學習企業關工組織和『五老』的好經驗、好方法、好作風,要特別注重發揮煤礦企業優秀『五老』的作用,為他們搭建平臺,提供支持,使他們在新的環境下施展纔能、再立新功『。
大家一致感到,座談會很成功。是一次總結會、會診會、開方會,也是加油會、激勵會,必將推動區礦共建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