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雞冠區南山街道辦事處康新社區藍湖灣小區,有一個聞名遐邇的『愛心助學站』。站長叫於東禾,現年62歲,是一名煤礦企業『五老』。
於東禾生活並不富裕,但對社會充滿了愛,對孩子充滿了情。7年前,她基於對困境兒童的責任帶領4名『五老』白手起家,建起了這家民間組織。
7年來,她強橕著羸弱的身軀,四處奔走,積極爭取社會力量支持,廣泛募集助學解困資金。截至2018年8月,累計資助貧困學生375人,資助金額達330萬元。其中有50餘名學生在好心人的資助下考上了大學,有的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北京礦業大學、西安政法大學、大連醫科大學等知名院校。
現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林某,父親死於車禍,母親患有白血病,生活極度困難。林某從2011年1月份開始接受『愛心助學站』資助,6年來先後得到17名愛心人士資助。
劉某沒有父親,與母親寄住在姥姥家,靠政府低保維持生活。在『愛心助學站』的資助下,劉某考上了雞西重點高中。2016年又以優異成績考入吉林大學。
『愛心助學站』在解決貧困學生上學難的同時,也在傳遞愛心。使一些貧困學生不僅發奮讀書,成為有用之纔,同時也成為奉獻社會、播撒大愛的志願者、實踐者。受到資助的劉某考入大學後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每逢假期都回到『愛心助學站』做志願者。
『愛心助學站』不僅致力愛心扶貧助學,而且還開展了青少年道德教育活動。至今已開辦了31期青少年道德教育冬(夏)令營,每期5天,封閉教學,免費食宿。聘請高級教師、退休乾部、公安乾警和從事多年家教的工作者授課,開設了愛國主義、感恩孝道、遵紀守法、讀好書做好人等課程,教育挽救了一批患有心理疾病和叛逆的青少年。參加營員活動的有中小學生,也有大學生。目前,已累計培訓市內外青少年1400多名(雞冠區關工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