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鄉風『四美』助力產業振興發展側記
東北網雞西12月14日訊 ( 劉吉盛 蘆寧寧 雞西日報記者 陳敏)開篇語:虎林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率先在全國提出『綠色食品發展戰略』,率先在全省提出循環經濟試點以來,全市上下精心呵護綠水青山,保持三江平原最原始的生態系統,幾任班子不換頻道不換頻率地抓生態,使之成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市,先後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綠色稻米強市,2017年成為全國首批、黑龍江省唯一的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2018年獲得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城市。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記者走進生態虎林,采寫了系列報道:這裡是生態虎林。今天推出第一篇。
近年來,虎林市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支點,強化組織領導、激活主體力量、深化文明創建,全力打造『風尚新美、文化和美、環境秀美、經濟智美』的美麗鄉村,實現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雙豐收。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萬元。
倡樹『風尚新美』文明之風揚起來
『今年,我們村裡制定落實了「一約四會」制度,又將移風易俗、核心價值觀和環境整治等內容充實到《村規民約》裡。紅白理事會提倡勤儉節約的婚喪風俗,約定禮金數額最高100元,每次擺放酒席不能超過20桌,防止了因婚、因喪致貧、返貧。』偉光村黨總支書記於峰均對記者講述著村裡的新風尚。
虎林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線,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涵育文明鄉風,提振農民精神風貌。通過抓宣教興學風。堅持農閑人不閑,紮實推進新型農民培訓,組織黨員乾部、農技推廣員進村入戶『充電補腦』,深入開展思想、道德、法治、農技等宣傳教育,舉辦政策宣講、『科普之冬』等活動400餘場(次)。開設了鄉村廣播課堂,制作通俗簡短的宣教音頻,每天定時播放,讓農民接受『精神洗禮』,吃上『科技小灶』,使村村謀發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進步蔚然成風。通過樹典型淳民風。廣泛開展『虎林好人』『星級文明戶』、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深入挖掘、廣泛宣傳群眾身邊的凡人善舉,選育出『虎林好人』53名、各級文明示范戶和最美家庭200餘戶。通過移舊俗立新風。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針對農村鋪張浪費、大操大辦、薄養厚葬、封建迷信等陋習,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褒揚善行義舉、貶斥失德失范,營造了向上向善、孝老愛親的良好風尚,文明之風高高揚起。
孕育『文化和美』農民生活悅起來
眼下正是農閑時節,可虎林市偉光鄉太平村委會內卻一片繁忙,由農民組成偉光鄉黑土地農民藝術團正在排練今年『小村春晚』的節目。像黑土地這樣的鄉村群眾文化隊伍虎林有20多家。一直以來,虎林把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統籌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加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鄉村文化生活多姿多彩,讓農民生活悅起來。
補齊『短板』。實施文體惠民工程,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全市11個鄉鎮都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綜合文化站,85個行政村都建成了文化大院、農家書屋,統一配備了拉杆式移動音響、健身器材,為文體活動團隊配備了服裝和道具,滿足了農民文化活動的基本需求。搭建『平臺』。堅持『送文化』和『種文化』相結合,組織市文化館、街道社區、文藝團體等,常年舉辦『珍寶島之夏』『綠野放歌』、秧歌匯演、鄉村運動會等大型文化體育活動,把豐富的精神食糧送到百姓面前。
成立了6個下鄉輔導小組,定期對偏遠鄉村文藝骨乾進行集中培訓,培養鄉村文藝人、文化輔導員400餘名,使文化不僅被『送』到鄉間,更被『種』進地裡。打造『品牌』。充分激發農民自辦文化的積極性,成立了烏蘇裡、黑土地、楊崗3個農民藝術團,建立集文藝演出、健身鍛煉、政策科技宣講於一體的鄉村群眾文化隊伍21支,創作編排了舞蹈《苹果豐收》、歌曲《走進新農村》等優秀文藝節目200多個,其中《農民的日子唱著過》《福氣新農村》《診室風波》走出虎林,榮獲省第五屆農民匯演一等獎。
聚焦『環境秀美』村容村貌靚起來
去過虎林市楊崗鎮六人班村的人都知道,這裡夏季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條條水泥路平鋪交錯,排排磚瓦房窗明幾淨,整齊的柵欄、潔淨的街道、精致的小橋、氣派的庭院,配上天空中獨有的『虎林藍』,宛如世外桃源、人間仙境,讓人駐足不前、流連忘返,而這樣的村屯美景在虎林比比皆是。
虎林全力實施環境整治『三大』工程,塑造了設施齊、風貌新、生活美的農村新形象。實施清新工程。出臺了『以獎代投』等政策,組建了巾幗、黨員、民兵、老年、低保等多類型環境管護分隊,深入開展『清五堆、治五亂、創五淨』整治行動,全面提昇農村環境綜合品質。以『廁所革命』帶動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建成衛浴一體化水衝廁所6012戶。實施基建工程。按照建強中心村、發展中等村、扶持薄弱村的思路,分類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昇級,實施飲水安全工程100餘個,改造泥草房(危房)1.5萬餘戶,建成精美住宅小區7個,農村磚瓦化率達到91%,通鄉、通村公路硬化率達100%。實施生態工程。積極開展綠化美化行動,加強村、路、水、宅旁綠化,形成了村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村莊模式,村屯綠化覆蓋率達18%以上。加強鄉村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一批裸露山體生態恢復工程,完成退耕還林還草還濕13.2萬畝,省級生態村實現全覆蓋。
打造『經濟智美』幸福指數昇起來
最近,虎林市阿北鄉邀請優秀電商銷售人員到本鄉為村民進行網上銷售方面的培訓,促使本鄉出產的優質大米通過電商平臺的銷售增加農民收入。
針對農民求富、求知的強烈需求,虎林市不斷暢通農民創業渠道,改善創業環境,完善扶持政策,強化創業指導,引導農民利用互聯網+、現代科技種植銷售,實現經濟飛速發展,幸福指數一路攀昇。
以創業技術交流為中心,為加強創業企業、技術人纔的交流合作,多次舉辦農民創業創新技術交流會,把老師請進來與企業對接,把企業請進來與人纔對接,帶動企業創新發展,農民創業就業。以政策扶持為中心,出臺了《虎林市關於扶持農民創業的實施意見》,對創業農民實施資金和項目重點扶持、貸款政府擔保和貼息、技術定向指導和服務、用地和場所優先供應,有效帶動了社會資源集聚。
虎林每年開展實用技能培訓100餘次,目前建成綠色食品、電商大廈等17個農民創新創業基地,帶動農民創業就業1.5萬多人。多次舉辦『金雞歸巢』項目對接洽談會,簽約產業項目23個,總投資達到2億元。設立創業基金,培育出虎林鎮趙俊峰紅小豆產業創業、東誠鎮宋國良有機鴨稻創業等省級『百名農民創業之星』6名、縣級農民創業典型40個。今年虎林被評為全國農民創新創業典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