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2月5日電(王大千、王浡)『媽媽不相信我,說話從不給我留面子……』在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中心的諮詢室內,面對心理諮詢師冶有萍的耐心溝通,高中生馬強(化名)低聲說話,眼眶漸漸紅了。
幾年前父母離異,馬強性格大變,一有不滿就動手,甚至組織群毆。『我跟馬強進行了兩次諮詢和一次治療,現在他平和了許多。』冶有萍說,馬強從小缺少家庭溫暖,常鑽牛角尖,心理治療重點引導他積極看待世界,同時將法律法規穿插講解,效果不錯。
這是西寧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典型案例。西寧市政法委綜治一處處長仲玉勝介紹,處於社會轉型期,少數個體因認知偏差煽動矛盾糾紛,或因心理失衡 實施激情犯罪的極端案例時有發生,針對這一情況建立健全心理危機乾預預警機制,從源頭預防風險成為基層綜治維穩的新內容。
西寧市城東區政法委副書記祁光龍說,2014年,西寧市將城東區作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試點區,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引入社會機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中心,為貧困弱勢群體和經歷重大生活變故的群體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促進基層矛盾糾紛的化解。
除了直接購買服務,西寧市還建立健全各部門心理健康服務網絡。記者了解到,西寧市司法局、共青團、婦聯、特殊教育等部門機構先後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配備專、兼職人員,並在經費補貼、設施保障方面提供支持。
『隨著心理乾預服務覆蓋面逐步擴大,西寧市矛盾糾紛、信訪極端案例明顯下降。』仲玉勝說,今後,西寧市將加強制度建設和專業人纔隊伍建設,進一步發揮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