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9時10分,離演出正式開始只剩二十分鍾,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的大門纔一反常態地終於開啟。
燈光昏暗的場內,『風聲』呼呼作響。一名赤膊舞者伏在臺前,身穿黑裙的女中音歌唱家喬伊斯·迪多納托則坐在舞臺的另一側,皮膚上的道道油彩讓她看起來滿身瘡痍。任憑大家猜測議論,迪多納托靜坐不動,只凝望著漸次入場的觀眾,一種荒涼與奇異的寂靜感環繞場中。這段『行為藝術』一直持續到19時30分。燈光再次暗下,年輕的指揮馬克西姆·葉梅利亞尼切夫與意大利黃金苹果古樂團的演奏家們走上舞臺。音樂響起,迪多納托緩緩起身,吟唱起亨德爾著名的詠嘆調『可怕的場景,痛苦的場面』——巡演過紐約、倫敦、伊斯坦布爾、雅典、上海等許多城市後,『戰爭與和平』音樂會終於來到了北京。
『傳統的音樂會好像總是有這樣的規范,歌唱家上臺、鞠躬,然後開始唱歌,觀眾鼓掌,他們再走下舞臺。』迪多納托說,『我喜歡這樣的形式,但我也想挑戰一下觀眾,甚至讓他們覺得緊張。』舞蹈、閃爍的燈光、交錯的多媒體投影、戲劇式的表演……迪多納托大膽地把許多元素加入到這場音樂會中,試著去打破音樂會的『程式』。於是,大劇院音樂廳裡破天荒地擺上了霧機和28個效果燈,管風琴和一整面牆化成了巨大的投影屏。『音樂廳也是一個劇場,我覺得觀眾們應該在這個空間裡得到更多的體驗。而且我不想讓任何觀眾給出「程式化」的反應,我希望讓他們感受到「戰爭與和平」這個話題的重量。就像大家看到的那樣,從他們入場的一刻開始,我們就已經在臺上了,這個部分和光線、投影一樣,都在幫助大家醞釀情緒。』
2015年11月,在巴黎恐怖襲擊之後,許多音樂家迫切感覺到需要用音樂回應現代社會的動蕩和暴力,迪多納托在『純淨』的巴洛克音樂和它的悲劇內核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我們常常對世界上太多的事情感到無能為力,但音樂可以幫助我們尋回內心的平靜。』2016年,迪多納托與意大利黃金苹果古樂團以及樂團的首席指揮葉梅利亞尼切夫一同推出了『戰爭與和平』主題音樂會。
音樂會分為『戰爭』與『和平』兩個半場,分別從亨德爾、珀塞爾、傑蘇阿爾多等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作曲家的歌劇、清唱劇唱段及器樂曲中,選取了數首描繪敵意和寧靜的詠嘆調。上半場『戰爭』部分裡,迪多納托用高超的花腔技巧和極強的表現力演唱了珀塞爾『狄朵之悲嘆』、亨德爾『讓我哭泣吧』等詠嘆調。為了表現復仇的恐懼和內心的混亂,投影快速地變換出破碎的玻璃、火焰的形狀,戰爭的黑白影像也穿插其間;下半場,『硝煙』退去,音樂會進入『和平』部分。鮮血般濃重的紅色燈光過渡成輕柔平和的藍綠色調,迪多納托洗去臉上的『傷痕』,換上了一襲水藍色長裙,用珀塞爾『他們告訴我你至高的力量』、亨德爾『深夜過後』等詠嘆調歌唱著人類對光明與愛的追尋。而作為格萊美、留聲機等全球各大音樂獎項的得主,迪多納托超凡的歌唱功力得到了全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王小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