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山區小恆山街道辦『五老』照料殘疾女青年小潔側記
東北網雞西1月30日訊 (雞西日報記者 李瑩) 7歲,正是一個天真美好的年紀,但恆山區小恆山街道辦事處居民王某的女兒小潔卻遭繼母虐待,成了無人照顧的『孤兒』。那是2002年寒冬臘月,小潔被繼母關在倉房內,導致雙腳凍傷無法恢復被截肢。其繼母因觸犯法律被判刑,父親王某無顏面對鄰居和社會輿論,遠離家鄉去了外地生活。從此,小恆山街道辦事處和小潔所在社區便承擔起了照顧她的責任。從住院治療到出院後的生活,將這份沈甸甸的責任扛了十餘年。
雖然失去了父母和家庭的關愛,小潔卻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特別是辦事處關工委和社區關工組織及『五老』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料。出院後被安置在民主鄉敬老院休養。因為失去雙腳,自卑和焦慮的陰影始終伴隨著她,不久,小潔患上了抑郁癥。盡管已安裝了假肢,但她仍悶悶不樂,不願和任何人交談。社區人員與恆山區民政局協調後,將小潔送到了雞西復員退伍軍人精神病醫院進行治療。
2018年8月,小潔的截肢殘端出現感染。小恆山街道辦事處和社區人員經與恆山區民政局及各個醫院聯系協商,又將小潔接到了恆山中心醫院治療。9月17日,醫院為小潔做了手術。在她住院的20多天時間裡,恆山區興隆社區的董鳳英、夏同芬、萬連華、白銘桂等『五老』人員,輪流到醫院護理,每天為小潔洗漱,幫她處理大小便。尤其是白銘桂和小潔最為投緣,她經常和小潔談心,對其進行心理撫慰,鼓勵她戰勝疾病和困難。在白銘桂的幫助下,整日愁眉不展,悶悶不樂的小潔開始和『五老』阿姨們有了交流。盡管如此,『五老』阿姨們還是樂觀不起來,一個現實問題讓社區人員和『五老』們很是著急,這次出院後小潔到哪去?如果還回到退伍軍人精神病院,遠離了精心照料她的『五老』阿姨們,或許她會產生更大的心理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已離鄉多年的小潔的父親,讓她回到家人身邊,享受家庭和親人的撫慰關懷。於是社區人員發動居民多方聯系尋找,歷經一個多月時間,終於有了小潔父親的消息,其已重新組織了家庭,並回到了恆山。社區人員馬上找到小潔父親,王某同意將女兒接回家。
2018年11月22日,小恆山街道辦事處關工委人員和社區人員及護理小潔的『五老』阿姨們,買了水果、牛奶等慰問品,趕到王某家看望小潔。當坐在輪椅上的小潔看到曾細心照料她的『五老』阿姨時,開心的笑容久久掛在臉上。大家抓緊一切時間鼓勵小潔樹立信心,爭取痊愈後再配上合適的假肢,重新融入社會。小潔拉著叔叔阿姨們的手頻頻點頭。大家也高興地意識到,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已開始在這個飽受坎坷女孩的心中紮根,在黨和政府及社區這些充滿愛心的『五老』們的關懷呵護下,去迎接屬於她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