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環衛中心創建文明城市系列報道之一
東北網雞西6月13日訊 (王雪 雞西日報記者 吳全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短板。
遵照習總書記的指示精神,近年來,市環衛中心把改善城鄉居民如廁條件,作為一件大事實事來抓,紮實推進『廁所革命』。如今,雞西城鄉如廁狀況發生巨大變化,『廁所革命』已經成為我市中心城區百姓生活品質提高最直接的體現。
公共廁所是城市必備的基礎設施,是非常重要的文明窗口。這兩年,市環衛中心對城區不少公廁進行提質改造,公廁面貌煥然一新,市民如廁越來越方便和舒適。
『以前這個公廁還是旱廁,裡面又髒又臭,晚上沒有燈,漆黑一片,非常不安全。我們就是知道這裡有個廁所都不敢進去。』住在雞冠區祥光路附近的居民王桂在此居住已有30餘年,看到曾經『髒亂差』的旱廁搖身一變成為如今清潔靚麗的水衝式公廁,打心眼裡感到高興。公共廁所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現在中心城區多個公共廁所都實現了華麗『蝶變』,為城市文明形象增添了一筆光彩,居民們紛紛為此點贊……
在充分體現和諧社會人性化服務理念上,市環衛中心打造人性化入廁環境,他們將便民、利民作為裝修改造的主題,重點解決群眾入廁難問題。在文化廣場通幽處的小路旁、市區的關鍵部位設立的許多小公廁中,殘疾人蹲位、無障礙通道、LED燈和便民燈等新型設備一應俱全,公廁環境實現了質的飛躍。
市環衛中心對產權內16座公廁進行了改造、裝修、粉刷安裝了廣告電視和電子屏幕,更換吸塑字,統一了『環衛公廁』字樣,安裝監控、自動噴香裝置、自動售紙機、廁內懸掛裝飾版畫、古文化宣傳板、入廁屏風、便民燈、維修便民通道、安全護欄、增加候廁區及候廁椅等。開闢雞西市首次先例,打造24小時免費開放公廁,滿足了夜晚百姓入廁需求,有效改變了公廁硬件設施的整體形象。更為我市的市容建設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線。
公廁管理站還建立微信公眾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通過微信平臺宣傳環衛公廁時時管理動態、隨時隨地查找附近公廁,宣傳創城工作重要性,並在水衝公廁門前擺放關注公廁公共平臺、掃公廁二維碼送手紙的展架等,讓市民更加了解、理解、支持環衛工作。
潔白的瓷磚地板、典雅清新的壁畫、室內空氣中彌漫著的淡淡清香,如果不看門牌,很難想像這是位於黑龍江技師學院廣場附近的一處公廁。而這樣高雅的公廁不止一處。
從北京回來的退休老乾部李晶在市區溜圈時發出感慨,有十幾年沒回雞西了,這次回來印象最深的是,街寬路平乾淨,和以前的面貌大不相同。新建的水衝廁所有大都市的模樣,高端便捷舒適,市民生活質量顯然提高了,老百姓有了一種滿足感。
目前,我市現有公廁861座,其中,市中心區水衝公廁202座,旱廁134座,全市24小時開放水衝公廁和星級標准公廁各5座。去年,我市將建設改造城區65座公廁作為八件民生實事之一,在強力推進、加快建設的同時,嚴把標准,著力提高『廁所革命』建設質量,體現人文關懷,服務周到的特點。
今年的公廁改造在衛生間的建造和設計上更體現精細化、人性化。水衝式公廁注重一街一景、一廁一新的建設風格,按照星級公廁標准,設立了第三衛生間,內設嬰兒座椅、母嬰護理臺、殘疾人扶手等專用設施。移動式公廁建設則采取歐式和現代兩種外部造型,采用電量低的恆溫電暖式供熱,以水衝式和塑料袋打包式兩種方式進行糞便收集,並安裝了LED有無人指示燈,為等候者提供方便。
出租車司機王吉宏剛在原體育館附近一座移動廁所『解急』,他感觸道:開出租車多年,以往市區找公廁很難,條件也不好,建造水衝廁所、移動廁所、簡便廁所後,在方便市民同時,更方便了我們長時間在外乾活的人。
為解決我市組織大型活動時人員戶外如廁的問題,市環衛中心又購置了移動式大巴公廁,至目前,已發揮作用。高考期間,市環衛中心啟動了2臺大巴式移動公廁,為等待學子的家長提供方便。
據市環衛中心資料顯示,2018年計劃內在建公廁已如期建成,並逐步投入使用。目前,市中心區完成建設改造42座。其中,新建水衝公廁14座,移動式水衝公廁17座,維修改造水衝公廁9座,大巴式移動公廁2臺。與之同步的是在保潔工作上加大力度,確保後期服務穩步跟進,讓市民真正享受到『廁所革命』帶來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