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8月14日訊 (穆榮顯)我原是大通溝煤礦工作35年的井下采煤工人,今年74歲。煤礦閉礦後,面對老舊的住房和停產的企業,曾感到十分孤獨和苦悶。2017年,喜從天降,國家、省、市對采煤沈陷棚戶區實施改造,我家搬進了滴道區盛和家園新建的樓房,圓了我的安居夢。
棚改前,我家的住房是父親於1958年建的一棟『乾打壘』簡易住房。苫草的屋頂,紙糊的窗,三間房共計73平方米,東西兩間住人,中間做廚房。冬季,雪大風狂,常被大雪封門,房蓋也常被『大煙炮』掀翻過。夏季,苫草腐爛,房屋漏雨,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外面不下雨,屋中水滴噠。家中沒有自來水,自挖一口3米深的大井。做飯取暖,一年要燒掉四噸多原煤。每日早晨挑水劈柴砸煤、扒灰除渣生爐子,灰塵飛揚、煙熏火燎,把老伴累得腰酸腿疼,熏得灰頭土臉。外出路遠難行,來回得走40多分鍾。老伴和子女經常抱怨說『:咱家啥時能走出這窮山溝,住上樓房,過上城裡人的生活啊!』我總是安慰他們說:『現在生活這麼好,樓房遲早會有的。』可我卻沒想到,實現這個夢會這麼快。
棚改後,我住上了70平方米兩室一廳的樓房,經過裝修,配置上各種家用電器和家具,特別是水、電、熱設施一應俱全,這個家立刻就變得很漂亮了。小區有衛生所、幼兒園、超市、餐館等商服部門20多家。水泥路面,縱橫交錯。出門有公交車,往返只花2元錢。花壇草坪規劃整潔,路燈和樓壁景觀燈在夜晚五光十色。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中生活,感到特別幸福。
棚改是一項惠民工程,花錢的是國家,得實惠的是老百姓。閉礦後,人口大量外流,房價步入低谷,如果靠賣舊房買新樓,或是靠我們老兩口的退休金攢錢買樓,那是絕對辦不到的。是黨和政府的優惠政策,以合理的價格作了補償,我纔能用這筆補償款,置換了這個稱心如意的樓房。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沒有黨和政府出資相助,我將與老伴在這山溝裡終老一生。
我有兩兒一女,都已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我與老伴退休金每月6000元,錢花不了,生活無懮無慮。每天我晨起跑步,上午遛彎,下午到公園唱歌跳舞。老伴每天下午與姐妹們穿彩服、戴花冠,到休閑廣場扭大秧歌。我一生辛辛苦苦,到了晚年舒心幸福,這都是黨和政府給我們的,我要飲水思源,不忘黨恩。
喬遷後,一次,我去醫院看眼病。候診時,一位中年婦女與我搭訕:『老爺子來看病啊?我建議你信主,信主就不得病了』。我問:『信什麼主?』她說:『法輪大法呀』。我說:『你可別昧著良心說話了,法輪大法能給我發退休金嗎?能給我樓房住嗎?能給我……』沒等我說完,她早已無影無蹤了。
2017年春節前夕,『老來樂』合唱隊邀我出席『迎春聯歡會』演出節目。當主持人宣布我上場時,我一時不知唱哪支歌好。當我想起棚改前的艱苦,棚改後的幸福時,我決定用歌聲感謝黨。於是,一曲《唱支山歌給黨聽》從我口中唱出,唱著唱著,我一個人的獨唱,變成了與會者的大合唱。深情、舒展、激昂、蒼勁的旋律,在大廳裡回響,撞擊著每個人的心房。因為他們與我一樣,也是棚改的受益者,都有一顆感恩的心,相同的人生經歷,使大家在思想上匯聚起一股強烈的共鳴。
(作者:滴道區『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