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市醫院骨一科主任醫師張愛良
東北網雞西11月29日訊 (白羽 雞西日報記者 李瑩)『醫者仁心,妙手回春。』是世人對醫者的贊譽,更是對他們的殷切期望。市醫院骨一科主任醫師張愛良擁有23年的從醫經歷,他記不清自己做過多少臺手術,救治了多少病人,卻始終牢記醫乃仁術這一根本,為了病患的身心健康,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提昇業務能力,在技術上不斷精益求精……
醫乃仁術 牢記誓言
『我現在全蹲不是問題,還可以滑雪、打球,也經常去健身房鍛煉身體,今天來復查也是想把我康復的好消息告訴您,謝謝張醫生。』『你當時髕韌帶斷裂,現在恢復得很好,恭喜你。運動時可戴護膝,繼續保護好膝關節,有任何不適隨時來復查。』11月20日,患者閆某定期復查時特意向張愛良表達了感謝之情。他說,時常能想起三年前張愛良給他做緊急手術時的場景,縫合了260餘針。正是那場歷時6小時的精准手術,為他保住了雙膝,也保住了如今豐富的休閑運動生活。
當日,臨近午休時分,張愛良診室外的患者依然排著長隊。初見張愛良,看到他對待病人熱情,言語溫文做事卻剛毅果斷,病情告知客觀且明確。『能遇到這樣的好骨科醫生為我們治病,我們心裡踏實!』許多患者慕名而來,張愛良秉承著對患者認真負責的態度,有條不紊地問診、開診斷、安排手術、術後復查……他抓緊一切時間,力保不讓任何一名患者空跑失望,看來,這又是一個要捨棄午休的門診日。
對張愛良來說,為患者捨棄休息時間不過是工作中再小的事了。工作23年來,他曾在我市金龍大廈失火救治現場堅守,也曾在寒風中奔赴發電廠煙囪倒塌現場,無數次從家裡被電話叫到醫院參與搶救。數不清錯過了多少頓飯,多少個無眠的夜晚,甚至連續工作12小時,成功做完6臺大型手術,都沒來得及喝一口水,累了就坐在手術室地上靠著牆瞇一會。誰都不能漠視生命,沒有什麼比生命及健康更珍貴,這是醫生的職責,也是張愛良內心不變的信念。
堅定理想 嚴謹治學
年少時的張愛良家境貧困,父親是一位礦工,母親體弱多病,常年不斷的治病困苦使他深深地理解患者的不易。為此,他立志學醫,當年的高考志願全是醫學院校。
1996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佳木斯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分配到市醫院骨科,又於2001年參加了哈醫大研究生課程班學習。為了提高創傷骨科的治療水平,先後到無錫、沈陽、大慶、哈爾濱等地參加AO課程初級班、高級班、專家級強化班及大師班學習。理論與實踐的標准化學習為骨科的臨床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針對雞西礦區手外傷患者多,修復水平低、致殘率高的實際狀況,2003年,張愛良在青島401全軍手外中心系統學習手及肢體再植、再造與皮瓣修復技術。為了進一步提高脊柱開放及微創手術,關節鏡及關節置換、運動損傷治療水平,從2005年至今,他又先後在解放軍301、濱州醫學院、山東武警總院、上海長海醫院、哈醫大等地進修及短期學術交流。刻苦的學習、勤奮不懈的努力使張愛良的專業水平突飛猛進,走在了同行前列。
今年9月,一名有運動天賦的青年在運動中受傷,導致左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如不抓緊時間進行韌帶重建手術,他將告別喜愛的籃球運動。如去外地治療花費巨大,將給家庭帶來很大負擔。正當家人一籌莫展時,在朋友的力薦下來市醫院找到張愛良。張愛良認真地為其檢查,並於兩天後給他做了關節鏡下自體肌腱移植重建術。手術時,張愛良為患者保留了殘存的韌帶,這給手術增加了難度,但對患者盡早建立本體感覺有極大好處。術後,結合康復指導,患者左膝關節功能恢復滿意。
勇擔重任 不辱使命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張愛良同時擔任外科黨支部書記,強烈的使命感及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感,促使他在關鍵時刻不計個人得失,勇擔重任。
2018年8月20日,市醫院醫聯體協作醫院——密山市人民醫院收治了一名電鋸損傷致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末節完全離斷、毀損的壯年男性病人。患者保指願望強烈,由於電鋸造成的離斷傷,創緣碾挫重,骨斷端不整齊,血管、神經床破壞嚴重,再植手術難度大,這要求術者有嫻熟的顯微外科技術,有成熟穩定的心態,更要有勇於擔當,不計得失的境界。密山市人民醫院立即向雞西發出求助,市醫院指派張愛良等專家團隊前往密山實施技術支援。手術由張愛良主刀,密山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配合。在無影燈下,從組織清創、肌腱修復、骨折固定到顯微鏡下血管、神經吻合,有條不紊,一氣呵成。手術歷時5個多小時,術後再植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指體紅潤有感覺,外形飽滿,指甲完好,取得了圓滿成功,患者家屬感動得熱淚盈眶。截至目前,張愛良已完成各類斷指、斷肢再植手術33例全部成活,功能良好。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張愛良用實際行動履行著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他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也感染、激勵著他的骨科團隊,他們同患者一樣,對張愛良給予超高評價。
二十多年來,張愛良始終堅持以患者病情為中心,醫人醫心,認真負責地做好每臺手術,親力親為地為患者解除病痛,用心溝通、用愛撫慰病人。『把醫生這個光輝的職業當作一生追求的事業去做,我感到無比自豪、充實和快樂。』潛心治病救人,只為得到患者和群眾的認可,是張愛良終身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