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第一天剛生完寶寶的新媽媽,都認為自己沒有母乳或者母乳不足,不能滿足寶寶的需要,使寶寶處於飢餓的狀態,事實真的如此嗎?
寶媽們不知道的是在自己懷孕第16周時,乳腺管就已經開始產奶啦,只不過受體內激素的相互制約,母乳纔不會很多。只要寶寶出生後,乳汁就會開始大量分泌以滿足寶寶的日常所需。
初乳很少很珍貴,寶寶的胃很小且順應性很差,所以也不需要很多的母乳。寶寶出生第一天的胃容量為5-7ml,如小號的玻璃球;寶寶出生第三天的胃容量為22-27ml,如大號的玻璃球;寶寶出生第五天的胃容量為43--57ml,如乒乓球大小。
如果擔心寶寶的口糧不夠,如何讓自己的乳汁更多呢?第一、做到『三早』,即寶寶出生後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第二、做到母嬰同室,隨時親喂, 做到按需哺乳(寶寶餓了、媽媽奶漲了就要喂奶);第三、沒有醫囑不做配方奶及水的添加,避免奶品奶嘴的應用,以避免乳頭混淆,減少乳房刺激,從而減少產奶 量;第四、夜間也要堅持繼續哺乳,以免漲奶。
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
1.觀察尿色及尿量。母親下奶後,嬰兒小便>6次/24小時,說明寶寶攝入了足夠的母乳。
2.觀察大便的顏色及次數。胎便一般在出生後2—3天內排盡,顏色由墨綠色逐漸轉變為棕色或者黃色,說明攝入了充足的母乳。
3.觀察嬰兒體重的增長。寶寶出生後7-10天體重恢復至出生體重,此後體重持續增加,滿月時體重增長600g及以上。
4.觀察嬰兒的吸吮動作。寶寶在吃奶時慢而深且有力的吸吮,可看見或聽見吞咽的動作或聲音,表明他吃到了奶。
5.注意母親乳房的感覺。乳房喂前飽滿,乳汁充足,喂後變軟,說明嬰兒吃到了奶。
6.觀察嬰兒的滿意度。嬰兒自己放開乳房,看上去滿足並有睡意,表明乳汁充足。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天然的食物,增強寶寶的免疫能力,不僅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還可預防成年後肥胖等代謝性疾病。為了寶寶的口糧,寶媽媽們放下思想包袱,繼續純母乳喂養到6個月,6個月後添加輔食持續母乳喂養到2歲及以上。(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產二 胡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