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小長假,到興凱湖旅游、蜂蜜山踏青采蒿草的游人多了起來,興凱湖岸邊的『農家樂』也『樂』起來了。位於密山市白魚灣鎮湖沿村的『劉老四農家樂』『火』了。
『劉老四農家樂』是個四合院,院北是方正的稻田,院東是長方的『小菜園』,院西是二十年的楊樹林,南北村路將其鑲嵌其中。進院甬路10多米,寬敞;西廂房、北廂房是游人住宿、餐飲區,1000平方米的大院是游人活動區。
紅燈籠、五顏六色的荷包掛在屋檐下一圈,書法家題字的大紅對聯還是新鮮的,小院紅彤彤的,喜慶。雞西市六星級旅游家庭旅館、『清蒸大白魚金獎』『雞西市致富女能手』的獎牌掛在房門的左側,『顯擺』著;玉米棒子、紅辣椒、苦菇娘等掛在牆上,凸顯豐收的氣息;大鍋燉、大火炕,清一色的農村裝飾,游人睹物懷舊,像是小時候『家』的模樣。
『來客了』,一位年老的長者吆喝著。迎面而來的是一位三十歲上下的女子,紮著『巧嫂農家樂』的圍裙。她笑容可掬,忙往屋裡讓。她就是『農家樂』的『老板娘』、38歲的劉洋,又稱『胖丫』。
說起『農家樂』,她如數家珍,獲得感、快樂感、幸福感掛在臉上。
『劉老四農家樂』有情結。2006年,密山市動員湖沿村的農民、漁民,把生產經營的方向轉向農家樂。因父親劉老四打魚一輩子,在湖邊打魚點兒,大鍋、湖水燉魚,不吃饞掉牙,好多游人到興凱湖旅游,慕名找劉老四燉魚。父親順勢開辦了『劉老四農家樂』。他把鐵鍋湖水燉湖魚的手藝傳給女兒劉洋,『農家樂』開辦13年,是興凱湖岸邊開辦時間最早的『農家樂』。
『劉老四農家樂』原生態。環境是原生態,食材是本地產。水裡撈的、上山采的、地上長的全是原生態。魚是興凱湖野生魚,雞是湖邊溜達雞,豬是大笨豬,雞鴨鵝蛋是『笨蛋』,菜園一色上農家肥,所以,『綠色』是『農家樂』一張名片。
『劉老四農家樂』吃住玩一體。游興凱湖、吃農家飯菜、住火炕、點篝火,吃住玩一條龍,玩得真嗨。一位哈爾濱游客補充說。
『劉老四農家樂』功能配套。6條漁船專供『農家樂』,『農家樂』每年『吃』湖魚2000斤。有容量80噸的冷庫,冬天,速凍白魚、速凍蝦仁等產品;有采摘園,游人可以采摘沙果、李子、黃瓜、柿子、菇娘等;有雞鴨場,年養小笨雞200只,鴨子200只。
『劉老四農家樂』飯菜『老字號』。農村做法的飯菜吃得香。清蒸白魚、殺生魚、胖頭湯、胖頭丸子、胖頭頭、拌魚肚等20多種魚宴再加上『三呼一炸』、大蔥蘸大醬,配上粘豆包、玉米面大餅子,土生土長的食材,原汁原味。
『劉老四農家樂』游人不斷。到興凱湖旅游要游『農家樂』,游『農家樂』,就要游『劉老四農家樂』。玩的是環境,吃的是品味,看的是農民的小康生活。天南地北的游人抱團游『農家樂』。2019年,『劉老四農家樂』接待游人3000餘人。
『劉老四農家樂』經營雙渠道。分工明確,劉老四年歲大了,打打下手;劉洋管餐飲+接待;丈夫楊明管魚產品、山產品加工與銷售。『劉老四』煎白魚、新鮮白魚、蝦仁、速凍麻鰱及乾魚、乾蝦;山蘑菇、小笨雞等產品網賣全國各地,年銷售白魚4000多條,蝦仁2萬斤,麻鰱2萬斤,銀魚1萬斤。劉洋,靠勤勞、靠廚藝,提早進入了小康社會。
劉洋告訴記者,最近很忙,把『劉老四農家樂』全力包裝、推介出去。
一忙,補短板。『農家樂』這幾年,宣傳面過窄,被動地守等游人,決定,線上線下宣傳,建『劉老四農家樂』網站,把興凱湖、農家樂春夏秋冬的圖片掛在網站上,公布『農家樂』地址、路徑等一切信息;壯大『劉老四農家院』微信圈,今年,網友要突破千人,並通過直播、抖音網上發布;二忙,推介『農家樂』。印名片1萬張,近日准備到哈爾濱、雞西、七臺河、牡丹江等地發名片,事先預熱;三忙,設計制作廣告牌,要把『劉老四』擺在路面上,制作5個超5米的廣告牌,立在公路、村路醒目位置;四忙,轉變思想,更新觀念。與農業農村局、發改局聯系,把住機會,爭取線上參加各地農產品展會,等疫情過了,還要到雪鄉、漠河的北極村參觀『農家樂』,取長補短,把農家樂打造成一個旅游品牌;近幾天,把房西楊樹林打造成休閑、健身園。活不少,要緊著忙。
話音剛落,微信不時地響,有一伙客人中午訂餐,劉洋說,要嚴格按著疫情要求,進屋掃碼、測體溫,分桌坐,不紮推。她忙著下廚了,一會,香噴噴的魚味飄出來了。鐵鍋燉魚、媽媽的味道,游人點贊著廚藝,一桌下來,700元揣進了腰包,游人還要吃不了兜著走,大白魚、小笨雞、笨雞蛋、咸鴨蛋裝上了車,劉洋送出游人二裡地,還不停地揮手,向游人發出下一次旅游的請柬。
(雞西日報記者 范士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