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今年以來,恆山區高度重視改善和優化營商環境,認真落實國家、省、市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決策部署,按照市場化、法治化要求,著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和區域競爭力,更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強基礎,增強軟實力。恆山區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政務領域改革,持續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全力以赴優化營商環境,高質量發展的軟實力進一步提昇。推進全區行政權力事項標准化建設,積極開展了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梳理工作,截至目前,兩鄉和辦事處各社區已認領標准事項42項,推進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未來將不斷推進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向鄉村社區延伸下沈,推行群眾辦事『一站式服務』『一窗式辦理』模式。為實現辦事群眾就近能辦、異地可辦,該區堅持『居民不跑,我來跑』服務理念,對偏遠出行不便的辦事群眾實行鄉村街道(社區)乾部代辦制,囊括農村低保申辦、農村合作醫療辦理及代繳等業務,窗口部門戴牌上崗、亮明身份,努力實現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各辦事處社區黨支部開展了『鄰裡e家、攜手前行』活動,不斷推動更多基本公共服務事項進駐社區辦理。推進『一件事』全鏈條政務服務流程再造工作,上半年完成了10件『一事一次辦』流程再造。印制了《恆山區便民便企服務手冊》,收錄了12個部門120餘項高頻政務審批服務事項的網辦鏈接二維碼,以及全區各部門的諮詢服務電話,辦事群眾一冊在手可足不出戶辦理各項業務。
強服務,提昇滿意度。在全區各部門全面推廣引入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機制,組織開展『企民評百崗』活動,各職能單位、部門直接面對群眾,將服務企業的重點崗位列為評議對象,通過組織服務對象開展『好差評』評議,對評議崗位的服務態度、辦事效率、工作作風、依法行政、勤政廉政5個方面進行綜合評比,目前已經確定了參評部門30個,參評崗位40個。強監管,增加透明度。加強『互聯網+監管』信息錄入工作,推進重點監管數據實現共享,目前全區在『互聯網+監管』省平臺認領監管事項625項,錄入監管實施清單462項。全區各相關部門嚴格執行『雙公示』制度,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力度,提昇歸集質量,依托『信用黑龍江省』網絡平臺及時錄入公示信息,同時積極主動指導各部門開展企業個人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工作。
抓項目,確保開復工。落實『重大投資項目服務專班和首席服務員』工作制度,在疫情防控期間,采取電話溝通、微信問候、遠程視頻等方式密切保持與招商項目企業聯系,協調推進招商項目建設,積極為新建、續建招商項目協調開復工相關事宜,推行企業『承諾即復工』制度,開通企業復工復產綠色通道,結合企業情況制定『一廠一策』,組織專班成員單位駐廠服務。目前,兩個省級『百大項目』全部開工,6個市級『百大項目』開工5個。
抓落實,實現常態化。從落實『辦事不求人』保障措施入手,積極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工作,拓寬營商環境案件舉報渠道,強化社會監督,設立了企業復工復產投訴舉報電話專線,設置了監督舉報信箱、留言意見簿。為方便疫情期間業務辦理,組織全區各部門在政府網站對外公布了45部政務服務諮詢電話,並不定期對諮詢電話進行測試,電話查崗、匿名諮詢,暗訪政府各部門政務服務工作情況,嚴查人員脫崗,電話聯系不暢、部門不作為等問題,積極收集企業和群眾的投訴舉報,加強了對政府各部門政務服務效率和質量的監督,推動『辦事不求人』常態化。認真開展政務服務窗口明察暗訪活動,目前未發現政務服務不優等相關問題。
(鄭麗娜 記者於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