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雞礦醫院PET—CT室在哈醫大四院微創介入治療中心主任楊波的技術支持下,成功完成兩例PET—CT影像融合引導下肺結節射頻消融治療術,『小針道』解決腫瘤大問題,開創臨床精准微創治療新篇章。
據了解,52歲的邱女士既往體檢發現右肺上葉15mm結節影,病理學定性腺癌,患者後赴外地擬行手術治療,在完善術前檢查過程中發現,患者因既往職業病史,肺功能極差,無法實施外科手術治療,無奈患者改為輔助治療。因患者對原發腫瘤治療態度積極,近期入住雞礦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在完善術前常規檢查後,在專家技術支持下,在PET—CT影像融合下成功完成肺結節射頻消融治療,手術時長僅25分鍾。67歲的王女士,因『慢阻肺』入住雞礦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治療,常規肺CT提示右肺上葉混合磨玻璃結節影,影像學診斷為早期肺癌。因患者既往間質性肺疾病較重,肺功能極差,常規術前評估,無法實施外科手術。後轉行PET—CT影像融合下肺射頻消融術,該患者手術時長僅30分鍾。兩例患者均在意識清醒狀態下成功完成手術治療,術後無不良反應,經過常規術後護理,患者現已出院。
7月4日,患者家屬將一面印有『醫技醫德賽華佗心熱似火如家人』的大紅錦旗送到雞礦醫院,感謝PET—CT室和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醫護人員對患者的成功治療。
據PET—CT室主任孫永凱介紹,射頻消融技術是在影像融合引導下,應用消融電極經皮穿刺置入實體腫瘤內,通過高頻射頻波產生的熱量,進行局部直接殺滅腫瘤的一種治療手段,使其發生凝固性壞死,最終形成液化灶或纖維化組織。在眾多影像引導設備中,PET-CT優勢尤為突出,PET—CT檢查是融合了解剖定位與生物代謝的腫瘤分子顯像新技術,對腫瘤的鑒別診斷、臨床分期、預後及療效評價等方面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特異性和准確性。從而在進行射頻消融治療時,PET-CT能夠幫助醫生更好地確定腫瘤靶區和治療靶區,制定更為完善的手術計劃,達到精准治療效果。
據PET—CT室主治醫生曹陽介紹,目前腫瘤射頻消融治療已經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手段之後的一種新的治療模式。具有創傷小、並發癥少、恢復快、療效確切、可重復治療、適應癥廣泛等優勢,並最大限度的保留靶器官功能等。
據專家介紹,射頻消融術適應癥較為廣泛,當患者有如下自身因素存在時,如心肺功能差、高齡合並全身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術切除者;有微創治療要求或拒絕行手術治療者;其他局部治療後,復發的單發或多發病灶;減瘤綜合治療;姑息治療緩解癥狀等都適合選用射頻消融術進行治療。
雞礦醫院PET—CT室肺部腫瘤、肝髒腫瘤、腹膜後腫瘤消融治療技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雞西地區全身多部位微創介入治療及同期穿刺活檢技術的空白,標志著雞礦醫院影像診療一體化水平的進一步提昇。
記者 王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