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市供水有限公司維修公司維修專工楊井和的工作履歷,每一步都浸透著奮斗的足跡。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始終本著『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企業宗旨,默默無聞地耕耘在城市供水戰線上,平均每年工作340天以上,用自己的滿腔熱情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光榮使命和無私奉獻。曾榮獲市第21屆勞動模范、第五屆青年五四獎章、十佳青年工人等榮譽稱號,多年被市城建局授予市建設系統先進工作者。
1989年6月,楊井和走上工作崗位,成為水廠一名普通焊工。為了盡快掌握技術,他虛心向師傅學習,班後還拿著焊條反復練習,並考取了焊工技師證書,成為全公司第一個具備高級工資格的員工。工作中,無論安排到哪個崗位哪個工種,他從來沒有計較過,同時也讓他擁有了多項技能。水表安裝,電、鉗、焊工及我市每條街道的一些特征、建築物、管網都印在他的腦海裡。由於楊井和工作出色,公司提昇他為維修公司副處長。職位雖然發生了變化,可他對工作的熱忱和服務用戶的熱情沒有改變,以廠為家、以崗為榮,自始至終都堅持奮戰在管道維修生產第一線。
去年初春,為確保全天供水正常運行,固定的巡線工作開始了。天剛亮,楊井和買了兩個包子,喝點粥後,只身一人開車沿著哈達供水線進行巡查,發現在哈達先鋒、紅衛村附近,埋深達4米的DN800供水管線有1處漏水點。險情就是命令,他果斷地決定兵分兩路同時進行搶修。凌晨3時,他安排挖掘機、工程車打頭戰,從市區開到哈達郊外大地裡。當隆隆作響的挖掘機打開溝槽後,深度近10米的溝槽地下水位高、含沙量大,易出水、易塌方,在這樣惡劣的工作環境下,楊井和第一個跳入溝內。他的身先士卒感召著其他隊友,他們也紛紛跳入水中,冰水刺骨,但他們都堅持著,每天工作長達18個小時。在楊井和的帶領下,經過維修人員連續5天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將此處漏水點修復好。而這,只是他們日常搶修的一個縮影。
在同事心中,楊井和始終是一個淡泊名利、踏實能乾的『拼命三郎』,髒活累活搶著乾,急、難、險、重工作身先士卒,更是業務上的多面手。在搶修活多、任務重、人員少的情況下,他既承擔電鉗焊工作,又擔任司機。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楊井和主動請纓,要求疫情期間天天值班。正月初五那天,他接到東山陽光家園小區一期1、2、3號住宅樓接不到水的電話,他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寒冬季節,管網上方地面已形成了兩米多厚的凍層,漏水地點很難精准定位。為了確保百姓節日用水,他帶領班組冒著嚴寒低溫,沿線全力排查,終於找到漏水點。他立即組織人員用挖掘機打開操作空間,率先跳入冰冷的地溝裡,開始斷管、卸管等工作,凌晨3時恢復供水。
楊井和還帶領維修人員積極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成立黨員突擊隊,完善並落實『首問負責制』,建立高效的反饋機制,暢通24小時供水服務熱線,維修及時率達到100%。他帶領維修人員夏戰高溫、冬冒嚴寒,放棄休息,連夜對躍進家園小區、恆山區、二道河子礦、小恆山等區域的斷裂管線進行搶修,及時恢復供水。還為梨樹區、麻山區、滴道區等區域安裝供水管線,為實現六區全天供水工作做出貢獻。
平日裡,楊井和對自已要求特別嚴格,早來晚走,工作忙時甚至不走,尤其是供水特殊的節假日,他就徹底地守在單位了,平均每天要加班兩個多小時。他就是這樣一個用熾熱愛心在搶修崗位上做出卓越成績的辛勤勞動者。
記者 趙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