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9月19日訊(記者那月夏喜彬、穆聞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一定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努力擴大公共空間,讓老百姓有休閑、健身、娛樂的地方,讓城市成為老百姓宜居宜業的樂園。雞冠區在舊城改造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高標准設計,高質量的執行,高效率的溝通,高品質的推進,不斷提昇百姓的生活居住環境,讓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攀昇。
從五月份開始,雞冠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就開始了新一輪的啟動,與去年相比,今年雞冠區的老舊小區改造體量大,面積廣,共有九個小區234棟舊樓列入改造規劃中,細心的市民會發現,今年的改造內容還與以往不同,除了樓本體外牆面做保溫、粉刷,更換單元門、窗、基礎設施配套維修改造等基礎類維修外,還增加很多新內容,例如單元門安裝可視對講系統、樓道管線規范整理、雨污分流改造、打造小而精的口袋公園等。在施工現場,除了各色管線,泡沫板等原材料,還多了很多不同幾何造型的水泥預制件,在南山小區七標段基礎設施施工現場,項目經理劉顯波對記者的好奇做出了解讀:
口袋公園建設中
現在咱們看到的這個現場就是我們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三支同時在作業的隊伍,我們看到這個橙色的管子就是電力的預埋管,電力預埋管起什麼作用,就是把線杆上所有電力線統統地落地,現在我們看到這個白色的水泥預制管是我們政府新增加的雨水乾線,白色的PVC管子是四大運營商做的預留管,這個工程結束後,我們看到牆體像蜘蛛網一樣的四大運營商的管線統統也都落地了。這個水泥管子就是雨排工程,以前是污排和雨排混流,改造之後,污排就單獨進入市政網,雨排就直接進入我們的市政明排,這個雨排增設之後,無論下多大雨,都從雨排乾線直接進入我們的排水渠了。
南山小區雨污分流、飛線落地施工現場
把每棟樓體都建立雨污分離的排水系統,把『飛線』全部落地,是今年老舊小區改造的加分動作,這兩項工程施工難度大,改造成本高,但這是老舊小區改造的長遠之策,尤其是雨污分離系統的改造,可以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抓住國家支持老舊小區改造的有力契機,把好事辦好,把小事辦細,從大局設計,從細微處落筆,便有了一棟樓從屋頂防水到內外排水的周到施工。
雞冠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師祁磷告訴記者:原先很多小區沒有雨水系統,生活污水和雨水都走一套系統,到了汛期,會造成居民室內下水返味,個別小區排水不暢還造成行路難,所以今年在設計上,增加了雨水排水系統,這樣雨水直接走獨立的排水系統,徹底杜絕下水井返味的問題,還解決了內澇,雨污分離後,減輕了城市污水處理的壓力。
下排做足了功課,樓頂的防水施工今年也采用了新的工藝,以前樓頂防水維修是哪裡漏補哪裡,經常是鋪一層油氈紙,再鋪一層瀝青面,今年,徹底摒棄了打補丁的施工工藝,鏟除樓面原有的防水層、找平層、保溫層、隔氣層,直接摳到結構層樓板,全部鋪設新的防水材料。在園林小區輕工局二號樓樓頂改造施工現場,記者看到,20多名工人正在用電鎬,鐵鍬清理樓面,塔吊在不停地起降,一片繁忙的景象。
園林小區屋面防水施工現場
雞冠區老舊小區改造(樓本體)園林小區項目負責人劉輝告訴記者:我們正在施工的是園林輕工二號樓,在屋面破拆情況下,在不下雨情況下,我們就得需要三天,整個屋面施工完畢交付使用就得半個月時間,我們為了保證居民的生活秩序和不影響他人正常的生活節奏,我們盡可量起早貪黑,加班加點,從早晨五點半到晚上六點,中間就休息半個小時,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搶進度,我們園林一共是8個屋面,現在已經拆了六個屋面了,還剩兩個,這兩個屋面預計月底全部施工完畢。
雞冠區老舊小區改造樓本體項目經理沈廣潤說:以前的老樓是以前的老做法,現在咱們這種今年的做法就是按照新樓蓋樓的標准在施工,實行新的工藝以後,使工程的施工成本增加了,但是這種施工會使日後的維護和使用的服役年限延長,大約是以前服役年限的三倍左右。
寧可增加成本,延長作業時間,也要從長計議,這是政府作出的英明決定,為群眾辦實事,辦人民負責,不是掛在嘴上,而是落實到行動裡,舊城改造是一項民心工程,所以不打折扣,不留遺憾,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為了增加公共空間的面積和功能,舊城改造的建設者把緊鄰南星街早市的23號樓拆遷了舊址進行了前衛的規劃,設計出公園和停車位,不浪費每一寸土地。
雞冠區舊城改造綠化五標段項目經理陳全指著身後的施工現場告訴記者:這個南山23號樓扒了以後就是一塊空地,考慮到早市和周圍居民遛彎健身的需要,現在建一個口袋公園,公園有健身器材、有六角涼亭,花草樹木17種,又建了一個衛生間,可是居民停車又成了問題,我們又把22號樓和38號樓中間做了調整,擠出七米寬的地方,變成停車位,這樣公共空間有效利用起來,既便民又利民,老百姓都很認可。
今年的舊城改造過程中,有一個鐵律貫穿始終:不可以砍掉一棵樹。在沿河北路街心公園的改造中,在口袋公園停車場的建設中,為了繞開樹而改變設計,這樣的施工就不止一倆次。
雞冠區舊城改造綠化五標段項目經理陳全帶我們來到早市的街心公園,拿出設計圖紙,他說:這裡的施工設計是這樣的,咱們為了保護這些樹木,施工設計就改變了,這些樹不能動,只能把甬路改變了。開窗見綠,出門入景,正是這些護綠植綠的行動讓居民如置身於公園裡,生活在畫中。
采訪中,舊城改造的設計者們介紹的每一處施工,都少不了一個高頻詞:老百姓。南山小區五號樓和六號樓建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住戶都是年邁的居民,很在意樓下小花園的活動空間,舊城改造中,設計方案是在樓前空地改建木質長廊涼亭,可是沒想到施工遇到了阻礙,六號樓居民嚴重反對扒掉原來的涼亭。
南山小區六號樓居民許靜阿姨向記者介紹,自家樓下的涼亭是2008年居民集資興建的,當時大家你五塊,他十塊,出錢出物,特別有感情,要扒,大伙都不同意。更何況,居民在涼亭裡發生的往事,有了涼亭在,纔歷歷在目。
施工方要扒掉換新的,百姓要保留舊涼亭,相持不下,社區也參與進來,幾番溝通,最後,施工方作出讓步:改變圖紙設計,決定維修改造兩座舊涼亭,留住居民的『鄉愁』。
雞冠區舊城改造甲方駐場工程師隋彩金告訴記者:我們改變了設計,保留了原有的涼亭,順應了百姓的心願,這纔是我們舊城改造的目的。
作為雞西市市域核心區,雞冠區今年改造任務艱巨,計劃改造的9個小區,建築面積130.89萬㎡,涉及居民15135戶,計劃投入資金4.34億元。改造內容包括樓本體改造和基礎設施改造,基礎設施在以往的基礎上增設口袋公園、景觀小品、休閑涼亭、健身器材、垃圾分類轉運等。項目共分9個標段,計劃在11月30日前完成改造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