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良田沃野繪豐收,書寫現代農業新篇章。王福民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始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工作取得優異成績,為全省農業工作開創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橕。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奮斗鄉村振興,十年來,我市『三農』工作一路奮進新征程,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斷傳來豐收喜訊。
這十年,農業農村經濟總量穩定增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三農』系統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各項決策部署,努力克服疫情和極端天氣的不利影響,全力推動農業經濟持續向好發展。全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以穩產保供為根本,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畜牧、漁業和服務業生產,有效激發調動各縣(市)區的主動性,推動全市農業經濟持續向好、超過預期,為全市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2021年,我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78.32億元 ,較2012年 增加 242.56億 元,增長 率178.67%。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6元,絕對值位居全省第二位,較2012年翻了一番多,農民生產生活水平上了一個大臺階。
這十年,『中國飯碗』端得更牢靠。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把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端牢端穩『中國飯碗』,努力為全省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貢獻雞西力量。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10億斤以上,2021年全市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噸,超全省均值2.5噸,市農業農村局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集體』。十年來,全市逐漸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全市棉油糖肉蛋奶魚果菜供給充裕,越來越多優質農產品擺上百姓餐桌。為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全市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夯實糧食生產基礎。
——以高標准農田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十年來,我市堅持綜合運用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大力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累計建設高標准農田超300萬畝,創新開展水田小池改大池工作面積超15萬畝。印發《雞西市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田長制』工作方案》,在全市設置市、縣、鄉、村和網格、戶『4+2』六級田長,實現黑土耕地管理責任覆蓋。制定印發《雞西市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 2025)》和《雞西市『十四五』黑土地保護規劃》,進一步加大我市黑土地保護力度。
——以科技創新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農業科技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市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10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9%、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8%、全市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9%以上。
——以優良品種選育加強農業生產力。全市積極探索建立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育種創新體系,全力做好農作物新品種審定、登記、品種權保護與種子質量監管。十年來,全市努力培育推廣具有突破性優良品種,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優質抗病蟲水稻、節水抗旱抗病小麥、機收籽粒玉米等新品種大面積推廣應用。
這十年,鄉村環境更宜居。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2021年,虎林市被評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兵縣』,密山市、雞東縣被評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良好縣』。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始『廁所革命』,2022年全市現有衛生廁所53925戶,衛生 廁所 普及 率達 到58.2%。全市范圍內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100%。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達到35.51%,高於全省平均治理率13.21個百分點。2021年虎林市被評為『全省農村污水革命先進縣』。如今,農民院裡院外更美麗宜居,生活習慣更整潔衛生,生活方式更綠色環保。2021年,雞東縣哈達鎮程家村被評為全省黑土風情類龍江民居省級試點村,實現省級試點村零突破。
這十年,農村改革釋放新動能。十年來,全市農業戰線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紮實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了農業產能提昇、農村加快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全市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或經濟合作社)471個。2021年,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2.31億元,與改革前的2016年相比,年均增長34%,實現翻兩番。2021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佔比達到80%,位列全省第一。
這十年,脫貧攻堅效果顯著。2020年,我市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現行標准下全市3638戶786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5621元提昇至2020年的12284元。脫貧人口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全部實現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有保障。堅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落實產業、就業、幫扶、飲水、住房、醫療、兜底、教育等保障政策,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時值秋季,希望的田野生機勃勃。新征程上,我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埋頭苦乾、接續奮斗,續寫農業發展的新篇章。
記者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