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農歷臘月二十九,距離傳統的除夕僅剩一天。
下午1時,家住梨樹區57歲的孫立迎著寒風,徒步拾級而上,走過近一公裡的石階小路,來到群山環繞、寂靜肅穆的梨樹東山烈士陵園,這裡有156位志願軍烈士長眠於此。孫立告訴記者,馬上過年了,來給烈士們再掃掃墓。孫立幾乎每天都來烈士陵園,已經堅持了近50年。
軍綠色棉織帽、黑色棉服、迷彩軍褲、黑色『軍勾』皮鞋,一身簡單朴素的裝束,讓細心人能夠體會出孫立對革命烈士的敬仰。去年冬天雪大,東山到處都是一尺多深的積雪,但上山的臺階、進入陵園的通道、紀念碑前的地坪、烈士墓前的小路都被孫立清理得乾乾淨淨,走起來非常方便。
孫立是繼承父親孫延明的遺志,接替父親成為烈士陵園守護人的。1974年,年僅8歲的他開始跟隨父親上山掃烈士墓,始終沒有間斷。2007年父親去世,他就一個人為烈士守護陵園,無論春夏秋冬,每天他都會來烈士陵園一趟,要麼掃掃陵園小道、要麼擦拭擦拭墓碑。去年梨樹區下了一場大雪,孫立從早上一直清雪到晚上10時多。孫立說:『不把雪清理乾淨,感覺對不起烈士。』
說起孫家兩代人與烈士們的淵源,還得追溯到1951年。那時在梨樹東山成立了志願軍後方醫院,大批志願軍傷員被運到這裡進行治療。當時,有個叫李安民的傷員,大家稱他『老李』。治病期間,『老李』經常到孫延明家,教他下棋,兩人結下了深厚情誼。後來,『老李』因傷犧牲,埋葬在東山。從那時起,孫延明經常到墓地為『老李』掃墓,後來他就給這裡所有的烈士掃墓。去世前,他把這項『任務』傳給孫立,到今年,父子倆已守護烈士陵園長達70餘年。
近年,孫立的女兒孫佳媛已經長大,工作之餘也經常和爸爸一起來為烈士掃墓。今天,孫佳媛又一次和爸爸來到烈士陵園,為烈士擦拭墓碑。在烈士李安民墓前,孫立向女兒講述著李安民烈士與父親孫延明之間發生的故事:『這位李安民烈士生前跟你爺爺最好,他是在抗美援朝前線受傷的,坐火車來到咱們梨樹。來的時候,他坐在火車上,由於擔架不夠用,挺著急的。你爺爺就說,「來、來,我背你上去。」你爺爺一口氣把他背到位於山坡上的醫院,後來他和你爺爺就認識了,總上咱家去。後來他因傷口感染「走了」,你爺爺特別傷心,沒事兒就到墓地來看看。我七八歲時,就跟著你爺爺一起來,一直堅持到現在。唉,沒有這些烈士的流血犧牲,哪有咱今天的幸福生活呀,好好給擦擦,咱們一定要知道感恩。』
擦拭完李安民烈士的墓碑,孫立和女兒來到另一位烈士墓前,孫立對女兒說:『姑娘,他是抗美援朝英雄黃繼光的戰友,叫何浩然,他是參加過上甘嶺戰役的烈士,多偉大呀!』
看看寂靜整潔的烈士陵園,再望望山下喧囂熱鬧的街道上來來往往購置年貨的人群,孫立感慨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他們活著的時候為咱們保家衛國,犧牲後,我要為他們看家掃院報答他們。』前些年,烈士陵園重建了,156座烈士墓也全部維修,這讓孫立格外高興。他說:『我要多講講烈士們的故事,讓孩子們都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千萬千萬記住兩個字「感恩」。』
孫立幾十年義務守護烈士陵園的感人之舉,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的認可。梨樹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李作程說:『孫立父子義務看守烈士陵園70餘年,孫立被評為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他的事跡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如今,梨樹東山烈士陵園已經成為雞西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孫立的帶動下,女兒孫佳媛和多名志願者也加入到義務打掃和維護烈士陵園的隊伍,他們春季種花、夏季除草、秋季掃葉、冬季清雪,默默地表達著對英烈的崇敬,將紅色精神在梨樹一代一代地繼承和發揚。
孫佳媛說:『我一直覺得我爸爸是一位特別普通、特別平凡的人,他守護烈士陵園這件事兒,對於我家來說就是一種習慣,因為他每天都在做、每年都在做。如今我長大了,突然覺得我爸爸很偉大,他的這種默默堅守、默默奉獻深深感染了我。爸爸也快60歲了,將來我要把他做的事傳承下去,為英雄守護好這片淨土。』
離開梨樹東山烈士陵園,習近平總書記的一段講話一直縈繞在記者耳邊:『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我們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願,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
記者 張曉玲 孫洪義 王文利 張雨 宋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