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區麻山區龍山村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喜歡鑽研電商學拍視頻,讓村裡的農特產品走出大山在網上『吃香』熱賣,提高了農民收入,更改變了山村面貌。
4月初的一天,記者一行還沒到村部,遠遠就看見龍山村自媒體拍攝宣傳帶頭人李廣麗和王有霞正在給村民們編排隊形調整手機拍攝角度。她們倆都是土生土長的『龍山人』,親眼見證了家鄉從貧窮落後到如今的共同富裕。幾年前,作為革命老區的新型農民,王有霞與李廣麗先人一步瞄准了網絡新媒體,學會了快手剪輯、策劃與拍攝,義務當起龍山村的鄉村代言人。
主職為龍山村會計的王有霞說:『當初,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網購,就想如何把咱們龍山村的特色農產品通過網上賣個好價錢,就這樣,我們倆開始自學研究視頻拍攝上傳。』
忙活了半年多,一條播發龍山村紅小豆的短視頻給『龍山人』帶來驚喜。全國人大代表、村黨支部副書記李廣麗興奮地講了起來: 『當時,流量一下子就上起來了,很激動啊!我就一直拿著手機看,粉絲不停地漲,諮詢逐漸增多。這條視頻為什麼會火,都是基於咱們龍山村的好山好水好產品啊!』
從此,李廣麗和王有霞有了創作方向,鄰裡百姓故事、村莊的綠水青山,還有鄉村振興產業,都成為她倆拍攝的主要題材,沙棘果、笨雞蛋、蜂蜜、山木耳、大榛子等農產品成為龍山村的金字招牌。很快,不少村民也主動找上門來。今年39歲的孫欽舉是其中一個,他家一直種植紅小豆、黑小豆,粒大飽滿,但銷售一直不好。孫欽舉看好互聯網優勢,便經常來請教。就這樣,他跟著王有霞和李廣麗學起拍視頻做直播,短短十多天時間裡,孫欽舉就銷售了300多單紅小豆和黑小豆。采訪中,他美滋滋地說:『俺們村這兩位大姐電商經驗十足,咱們一個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大家合起手來共同努力,農民的錢袋子一定會鼓起來。今年,我還要多種紅小豆和黑小豆。』
為帶動更多人利用新媒體賦能產業,李廣麗和王有霞發起了公益陪跑計劃,組建『一對一』幫扶群,讓紮根鄉村發展產業的人做好線上宣傳,在發展電商營銷、助力鄉村振興的賽道上一起加油。
在她們兩個人的帶動下,龍山村電商銷售從當初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20人,粉絲量接近10萬。她們也順勢對接了麻山鎮及周邊的多家龍頭企業合作社,幾年間,借著視頻宣傳銷售了價值130多萬元的農特產品,幫助麻山英傑畜牧養殖合作社銷售苦瓜酒、香豬等農產品價值達2萬多元,龍興水稻種植合作社的生態大米價值20餘萬元,北方食用菌合作社木耳100餘萬元。不僅如此,麻山的福寧雜糧、鮮食玉米、鐵把菇娘、山泉水蘑菇、巴馬香豬、樹莓酒、大蠶蛹、朝鮮族特色泡菜等眾多農特產品及農戶家中的生態經濟作物,都是王有霞和李廣麗電商團隊宣傳的重點。據粗略統計,僅慕名而來觀光麻山吉龍湖和共榮村山花節的人數就增長了近5倍之多。李廣麗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她們一定按照總書記提出的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緊跟時代步伐,腳踏實地,共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新龍山。
今年春耕備耕生產工作已經全面開啟,龍山村的自媒體矩陣正忙著幫助鄉親們尋找新的商機。地處大山深處的龍山,這片讓夢想插上翅膀的地方,正在向外界傳遞著新時代的農民們一起奮斗、創造幸福、共享歡樂的模樣。
記者 孫洪義 王文利 肖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