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市委黨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校姓黨』根本原則,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堅持高標准辦學,打好創品牌、強主業、出成果、站前列『組合拳』,切實發揮乾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諮詢作用,做到常規工作紮實有序、重點工作有力推進、辦學質量穩步提昇、隊伍面貌朝氣蓬勃,為雞西振興發展作出黨校貢獻。
實施『鑄魂工程』,強化政治引領。教學布局日益完善。牢牢把握基本培訓課程要求,聚焦黨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和履職能力培訓,深耕課程儲備,現有專題課283門,其中微課111門,持續完善『總論+分論+特色論+微論』課程布局,形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各領域專題的課程體系,完全滿足基本培訓課程需要。
教學方式創新多樣。2024年9月以來,首次將案例式、訪談式、沈浸式、現場教學等新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案例式教學接地氣。編撰本土案例5個,其中《密山市湖沿村生態文明建設》已納入省委黨校案例庫,《守住一山綠 邂逅魚亮溝——雞西市特色旅游品牌魚亮溝的實踐探索》入選新華出版社《解放思想 更新觀念 開拓視野—新時代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解放思想案例選編》,為全市首個入選案例,實現『雞西經驗』向『龍江樣本』轉化。訪談式教學樹標杆。開發《70餘載傾情守護 只為英烈安然長眠——雞西市一家三代接力守護抗美援朝烈士墓的故事》,該課程已納入省社會主義學院課程庫,孫立事跡被省委黨校巡講團在全省巡回宣講。現已開展教學50餘場次,受眾7000餘人次。現場教學強體驗。深挖北大荒精神、東北抗聯精神等紅色資源,系統設計5條研學路線,構建『走、看、聽、悟』立體化教學模式,精心打造具有雞西地域特色的紅色教育現場教學課程20門,現已成為省社會主義學院現場教學培訓基地,為賦能我市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沈浸式教學創特色。以詩朗誦為載體,開發沈浸式微黨課《『數』說雞西振興發展新突破》。課程用數字記錄時代,用聲音講述發展,通過朗誦的形式,展現雞西在新時代的奮進征程,感受這座城市在振興道路上的強勁脈動。將《紅燈記》《黑土紅雪》等地方紅色文藝作品轉化為教學資源,實現政治性與藝術性有機統一,讓學員在『身臨其境』中感悟思想偉力。開發『穿越式』情景微黨課《穿越時空的對話——盛世如願》,通過情景演繹我市革命烈士陳振江和機關乾部跨越時空的對話,帶領學員重溫抗戰歲月和感受雞西近年來的振興發展,從而使雞西的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乾部培訓成效顯著。把握基本培訓鮮明主題,堅持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題主線,結合不同班次特點,開設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等專題課程,將理論學習貫穿教育培訓全過程。聚焦打造『五谷』目標,精准定位課程開發方向,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剖析等方式,讓乾部深入了解產業發展前沿動態,掌握推動『五谷』建設的具體方法和策略。目前,『五谷』課程已納入主體班教學,有力提昇了乾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圍繞黨員、乾部、人纔、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及專業乾部群體開展分層分類培訓,承辦『新提職縣處級乾部培訓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培訓班』『科級乾部任職培訓班』等各級各類班次188期,培訓學員32075人次,實現全員培訓、全層級覆蓋。
布局『三位一體』,探索科研轉化。理論闡釋深刻有力。建立『黨校+高校+相關部門』協同創新機制,聚焦『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習近平文化思想』等專題,撰寫《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邏輯意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用心用力用情講好雞西故事》《牢牢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等理論文章300餘篇。
科研成果創新突破。打造實施了『研究—轉化—應用』全鏈條管理,組織教師申報省、市級課題145項。2024年在省社會主義學院課題評審中,立項和結項數量在13個市地中排第一名。2025年相關經驗做法在全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會議、全市統一戰線領導小組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組織教師申報202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與東北財經大學聯合開發智慧應急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
決策諮詢務實有效。創新『政產學研用』研究模式,積極與市委統戰部、市委宣傳部、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局、市文旅局等30家單位聯系,建立聯合調研機制,圍繞文化旅游、創意經濟、營商環境、畜牧養殖等重點工作,成立專項調研組,形成具有較高應用價值的諮政報告60篇,其中33篇分別得到省、市級領導批示,相關決策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等48家單位部門采用,以高質量報告為全市高質量發展作出黨校貢獻。
搭建『四維賦能』,打造專業師資。通過對上『跟班學』,年輕教師理論水平得到強化。2024年9月以來,累計選派30名教師赴北京大學、深圳大學、延安大學等高校研修,30名教師赴省委黨校、省社會主義學院,深圳市委黨校跟班學習,使其拓寬視野、提昇教學水平。
采取對下『跟崗煉』,年輕教師實踐能力得到提昇。2024年寒假期間選派10名年輕教師到各縣區及相關部門進行跟崗鍛煉,增強年輕教師實踐本領,助推其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轉化。
依托邀請『名師帶』,助推年輕教師快速成長。邀請我省資深專家教授與我校年輕教師『結對子』,通過名師現場及線上指導等方式傳授教學經驗,輔導年輕教師打磨專題課程。
開展練兵『大比武』,提昇教師教學授課水平和研究熱情。按照『以賽促教、賽教融合』的工作思路,2024年以來,組織開展教研室集體備課56次、教學競賽2次,由校委班子成員和專家教授組成評審團,就選題、框架、內容、教態等方面給予專業的點評,並提出有針對性的修改建議,對課程進行系統指導,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十四五』時期,市委黨校聚焦主責主業,在為黨育纔、為黨獻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和豐碩成果。站在新的起點,市委黨校將深化總結、銳意創新,為『十五五』時期續寫新篇章、再創新輝煌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