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梨樹,綠意蔥蘢間湧動著一股熾熱的暖流。7月15日,梨樹區會議中心四樓會議室裡座無虛席,150餘名來自機關、企事業單位、公檢法、鄉鎮街道及學校的代表們,正共同赴一場與歷史的『對話』——這場以『重溫紅色足跡賡續精神血脈』為主題的紅色宣講,讓80年前的硝煙記憶與當下的滾燙初心,在溫情講述中悄然共鳴。
『這是1938年的華北戰場,戰士們冒著炮火衝鋒……』屏幕上,抗戰紀錄片《砥柱中流》的鏡頭緩緩推進,黑白影像裡的吶喊與衝鋒,讓在場的人們不自覺地屏住了呼吸。當看到先輩們用血肉之軀築起防線,最終迎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首次完全勝利時,不少人的眼眶濕潤了。那些泛黃的照片、斑駁的史料,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訴說:何為家國,何為擔當。
『70多年了,我爹守著這些烈士墓,後來是我,現在我女兒也常來幫忙……』緊接著,中國好人、義務守墓人孫立以《青山坦忠骨三代堅守情》為題,講述了70餘年接力守護梨樹東山烈士墓的經歷,他用質朴而飽含深情的語言,講述烈士們告別親人、奔赴異國戰場,以熱血和生命捍衛和平正義的英勇壯舉。孫立的講述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戳中人心。
兩個小時的宣講,沒有慷慨激昂的口號,卻讓紅色的種子悄悄在每個人心裡發了芽。年輕乾部小於在筆記本上寫下:『原來英雄從不是課本裡的名詞,他們是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的人,只是選擇了更勇敢的活法。』社區工作者陳大姐則默默拍下了孫立老人講述時的照片:『下次給孩子們講歷史,就把這些故事講給他們聽。』
記者 孫洪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