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承載著紅色記憶的革命老區,麻山區街道辦事處在新時代基層治理的浪潮中,傳承紅色基因,延續奮斗精神,立足本土實際深耕細作。以『三個維度』創新實踐,通過深耕民生服務、激活創新動能、化解矛盾糾紛,讓這片紅色土地上的居民生活品質與幸福指數持續攀昇,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社區建設繪就出獨具老區特色的美好畫卷。
深耕民生服務,編織幸福生活網絡
革命老區的民生冷暖,始終是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兩會報告中『強化城鄉社區服務功能』的要求,與麻山街道打造『15分鍾養老服務矩陣』的目標不謀而合。面對轄區60歲以上居民佔比較大的現狀,街道以『繡花功夫』構建覆蓋全齡段、全周期的社區服務體系。借助網格化管理,深入了解3288戶居民的急難愁盼,建立居民需求數據庫,並通過『延時服務』確保服務精准及時。
18名『社區合伙人』活躍在老區街巷,將非遺剪紙、銀發舞蹈等特色志願服務與紅色故事宣講相結合;41家共建單位整合資源,涵蓋12類服務事項,237件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需求-響應-反饋』閉環機制讓居家養老、社會救助等民生工程落地生根,恰似當年老區軍民魚水情的延續,讓幸福滋味浸潤每個家庭。
激活創新動能,打造智慧治理核心
傳承老區『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麻山街道積極響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號召,將『黨建雲平臺+網格化管理』高效結合,開拓科技與治理深度融合之路。
基層黨支部依托雲平臺調配黨員力量下沈網格,如同當年黨員帶頭衝鋒在前,如今他們活躍在志願服務、矛盾調解一線;網格員實時采集信息、排查隱患,讓老區治理既有『老傳統』的紮實,又有『新科技』的精准。紅色堡壘與數字技術碰撞出治理新動能,讓革命老區在現代化治理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化解矛盾糾紛,系緊社區和諧紐帶
老區的鄰裡情誼,是刻在骨子裡的溫暖。麻山街道黨工委以『麻利辦』議事會為抓手,創新『網格化+信訪+調解』融合模式,構建『社區—網格—樓棟』三級議事體系。
樓棟裡的『小板凳議事角』,像當年村口的群眾座談會,讓家長裡短消弭隔閡;網格中的『圓桌茶話會』,由黨員帶頭破解物業難題,延續著老區『有事大家商量』的優良傳統。近三年來,累計處理問題150餘件次,調解成功率達90%以上,三級聯動的矛盾化解機制,讓老區的和諧音符越奏越響。
從烽火歲月到和平年代,麻山這片革命老區始終不變的是為民初心。如今,『老地方』的『新模樣』裡,既有紅色基因的傳承,更有治理創新的活力,三股暖流交織成革命老區基層治理的溫情答卷。
屈媛媛 記者 孫洪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