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哥,嘗嘗咱礦嫂親手做的糖葫蘆!"今年三八婦女節,梨樹區平崗街道興華社區的活動室裡暖意融融,二十多位礦嫂圍坐在一起熬糖漿、串山楂,一串串晶瑩剔透的冰糖葫蘆被送到礦工家中。這場"甜蜜傳遞"活動,是平崗街道深化區礦共建的生動縮影。
在這個煤礦與社區縱橫交錯的老礦區,梨樹區平崗街道黨工委用黨建紅線串起區礦協作紐帶,讓沈寂的老礦區煥發新生機。15天修好"搓板路"
"以前下雨天出門,鞋上全是泥點子,現在好了,平乎乎的路走得踏實!"興華社區居民趙春燕指著家門前的水泥路,眼裡滿是笑意。這條2000多米的道路曾是居民心頭的堵點,年久失修的路面坑窪不平。
那是在去年夏天,社區網格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問題後,街道黨工委當天就拉著煤礦負責人到現場辦公。"群眾的事不能等!"平崗煤礦當即調派鏟車、火矸石進場,15天就完成了道路整修,500多戶居民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這樣的高效協作源於街道構建的"問題發現-資源對接-聯合處置"工作鏈。據統計,三年來,通過這種機制,社區橋梁加固、排水溝清淤等87件民生難題被一一破解,群眾滿意度節節攀昇至98.6%。
大禮堂裡唱新歌
"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每個周末,平崗煤礦的工會禮堂裡都傳出嘹亮的歌聲。這是社區文藝隊在排練,煤礦不僅敞開大門提供場地,還派來專業骨乾指導。
"以前社區沒場地,想搞個聯歡會都難。"立新社區書記朱福珍說。如今,煤礦的健身廣場成了居民跳廣場舞的好去處,工會禮堂成了文藝匯演的大舞臺。三年間,社區文藝隊伍從30人壯大到130人,《中國年》等接地氣的節目深受歡迎,"鄰裡文化節""紅色文藝輕騎兵"等活動讓礦區的文化生活越來越紅火。
在共建機制下,社區負責組織群眾,煤礦提供場地設備,12項協作清單讓雙方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立新社區的元宵秧歌會,煤礦工人和社區居民同臺扭秧歌;慶七一晚會,礦工家屬和社區文藝骨乾共唱紅歌,文化成了聯結區礦情感的粘合劑。
火矸石堆裡的民生溫度
走進立新社區應急物資儲備點,整齊堆放的火矸石格外顯眼。"這可是寶貝,雨季路壞了隨用隨取。"社區網格員笑著說。去年暴雨衝壞了小區路面,煤礦連夜送來火矸石,當天就修好了路。
在平崗街道,像火矸石這樣的"共享資源"還有很多。煤礦的工程機械成了社區基礎設施維修的"常備軍",技術人員成了社區建設的"智囊團"。街道黨工委與煤礦簽訂的共建責任書,把這些協作固化成制度,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區礦情誼落地生根。
如今的平崗礦區,道路平了、笑聲多了、心更近了。從快速修好一條路到共同辦好一臺晚會,從礦嫂的冰糖葫蘆到共享的應急物資,平崗街道用區礦共建的實踐證明:只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讓老礦區在共建共享中煥發新活力。
連群 記者 孫洪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