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一天傍晚5點,夕陽的餘暉灑在梨樹區平崗街道辦事處興華社區的居民樓前,一場特別的『書記夜話』正悄然開場。社區乾部與居民圍坐庭院、共話民生,將議事協商融入百姓生活場景,蹚出一條凝聚民智、化解民懮的社區治理新路徑。居民們搬來自家的小馬紮,在樓前空地上圍坐成圈,晚風裡飄著瓜果的甜香,一場帶著煙火氣的『夜話』就這樣熱熱鬧鬧地開始了。
誰來話?多方參與漸『合心』。
今年以來,興華社區結合實際,創新『居民群眾出題、社區委員議題、各方共同解題』的議事模式,運用微信群、信箱、網格協商等多元途徑廣泛收集居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當天,社區黨委書記李華、副主任曹淑華帶著筆記本早早到場,居民們也陸續搬來自家的小桌、板凳,三三兩兩圍坐成一圈,張大媽端來一盤剛切好的西瓜,王大爺拎著茶壺給鄰裡添水,沒有會議室的拘謹,沒有講話稿的生硬,只有晚風裡的家常話和心裡話。
為何話?創新模式聚『民聲』。
『今天就是來聽大家心裡話的,有什麼困難、建議盡管說!』李華書記的開場白瞬間打開居民話匣。從期盼解決供水改造問題,到呼吁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道出生活操心事、社區治理痛點。
『咱們小區垃圾桶太少了,扔垃圾得跑老遠,有的人家圖省事就堆在樓門口,天熱味兒太大!』三樓的趙大姐揮著蒲扇直皺眉,『能不能多放幾個分類垃圾桶?還得麻煩社區催著點清運。』『可不是嘛,』旁邊的陳大爺接過話頭,『除了垃圾桶,牆角那些衛生死角也得清一清,雜草長得比人高,蚊蟲老多了。』
除了環境問題,居民們還聊起了社區活動:『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做月餅,這樣的活動多好啊!能不能多搞點?特別是給我們老年人講講健康知識,比在家悶著強。』
還有人提議:『社區乾部平時忙,咱們想見一面不容易,能不能多來家裡串串門?有的事兒電話裡說不清楚,見了面能說透。』
社區乾部全程低頭記錄,時不時插話追問細節,現場協調相關部門,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明確時限,對復雜問題制定解決方案,讓『民聲』迅速轉化為『行動』。
怎麼話?快辦實結順『民願』。
『議事解民懮,服務零距離』這是興華社區踐行民生服務的承諾,更是解決居民難題的行動指南。『書記夜話』不僅是『說話』,更是『辦事』。針對居民反映的『花壇雜草滋生安全隱患』問題,社區乾部連夜查看現場,次日聯合物業清理雜草;針對『樹木枝乾繁茂存在風險』,立即聯系專業部門制定修剪計劃,並設置警示標識;對於增設分類垃圾桶的需求,當場聯系環衛部門,約定三天內完成投放,同時建立每日清運臺賬。社區以『馬上辦、現場解』的效率,將民生訴求落到實處,讓居民切實感受到『問題有人管、難事有回音』。
話什麼?聚焦解題得『民心』。『書記夜話』以『常學習、話家常、謀發展、重民生、樹民風、促和諧』為內核,既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又搭建政策宣傳、矛盾調解、文明倡導的多功能平臺。現場穿插普法問答、反詐科普等互動,在交流中普及知識、涵養新風。比如有人聊到保健品詐騙,社區民警立刻接過話頭,講了幾個真實案例,聽得大家直點頭。
社區還當場回應了活動需求:『下個月重陽節,我們計劃搞個健康講座,請社區醫院的醫生來講高血壓防治,之後再組織大家套圈、猜謎,保證熱鬧!』
這種『有困難找得到人、有訴求有處發聲』的氛圍,真正以『小夜話』撬動『大民心』。『夜話』聽民聲,架起連心橋。此次『書記夜話』共征集到群眾的意見建議15條,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件13件。社區黨委書記李華表示:『我們將持續以「接地氣」的方式,讓議事制度落在實處、暖在民心。』下一步,興華社區將常態化開展『書記夜話』,深化黨建引領下的協商共治,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民生服務更貼民心。
連群 記者 孫洪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