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雞西市委宣傳部主管 手機客戶端 投稿信箱 簡體 | 繁體
加關注 加關注 加關注 新聞客戶端
 
時政新聞 經濟新聞 縣區新聞 基層動態 民生新聞 本地熱點 文化新聞
視頻新聞 新聞時評 娛樂新聞 體育快訊 雞西環保 國際新聞 國內新聞
城市概況 歷史沿革 自然資源 旅游風光 家鄉歌曲 地域文化  雞西地市: 雞東縣 密山市 虎林市 雞冠區 恆山區 城子河區 滴道區 梨樹區 麻山區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雞西新聞網  >  各區新聞
 
虎頭要塞的血色記憶與新生敘事
 簽發時間2025-09-01

  80載光陰,如悠悠江水,奔流不息。歲月的刻刀劃過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斑駁的城牆,將血色的過往悄然烙進磚石的肌理之中。

  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當我們的目光再次聚焦這片土地,虎頭要塞承載著的,不僅是二戰終結地的沈重記憶,更是從苦難中崛起、邁向新生的希望之光。警醒人們:銘記過去、珍惜當下、守護未來。

  歷史的陰霾:暗夜裡的血淚悲歌

  初秋的烏蘇裡江畔,薄霧輕柔地籠罩著江面,如夢似幻。

  地處祖國東北邊陲、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的虎林市虎頭鎮,此時正沈浸在這份靜謐之中。

  遠處的山巒在朦朧中若隱若現,江水閃爍著粼粼波光,宛如一幅寧靜的山水畫卷。

  然而,在這如詩如畫的景致中,靜踞於虎頭鎮西北角的虎頭要塞以傷痕累累的軀體,打破了這份寧靜,無聲訴說著那段山河破碎的屈辱歷史,也見證著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的不屈精神。

  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紀念日前夕,筆者走進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

  博物館采用地上展館與歷史遺址相通的建築形式,由地上、地下兩部分組成。地上為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地下為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

  在博物館一樓,筆者遇到了講解員李本樂。他戴著金絲眼鏡,身著黑色西裝,溫文爾雅的面容中透著幾分熾熱,更添了幾分莊重。他的目光緩緩停駐在『虎林1933』的殘牆上,指尖觸摸磚石裂痕的瞬間,仿佛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李本樂介紹『虎林1933』殘牆。

  這份寒意,李本樂自小就熟悉。對他來說,博物館講解員這份工作早已超越職業范疇,成為血脈深處的使命傳承。因為他的爺爺李叢田,正是當年虎頭要塞的幸存勞工。

  1937年,17歲的李叢田在趕集途中,突遭日軍擄掠。他被粗暴地推進悶罐車,在暗無天日的車廂裡,熬過漫長煎熬,從千裡之外的安徽被押解至虎林,淪為修築要塞的苦役。

  每當李叢田回憶起那段日子,眼中總是充滿了恐懼,聲音也忍不住顫抖。李本樂深知,爺爺能夠從那個人間地獄般的地方活著回來,是何其幸運。

  在博物館的展櫃裡,一把鏽跡斑斑的鐵鎬靜靜躺著。它的木柄已然龜裂,鎬頭也殘破不堪,每一處磨損都記錄著當年勞工們的艱辛。旁邊還原的『馬架子』工棚,狹小而簡陋,四面透風。

  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展廳。

  李本樂望著這一切,眼眶漸漸濕潤。仿佛看到了爺爺和其他勞工們,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中,穿著單薄的衣服,蜷縮在這冰冷的工棚裡,許多人就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轉過展廳拐角,二樓懸掛的巨幅油畫赫然入目:要塞建成的慶功宴上,侵華日軍笑容滿面地向勞工們舉杯勸酒,而桌下,寒光閃閃的刺刀早已抵住了他們毫無防備的腰腹。

  這場看似歡慶的宴席,實則是精心策劃的死亡陷阱:畫中扭曲的笑容與壓抑的恐懼形成強烈反差,無聲控訴著侵略者的殘暴與虛偽。

  沿著樓梯向下,一股陰冷潮濕的氣息彌漫開來,仿佛瞬間墜入了黑暗的深淵。狹窄的通道裡,昏黃的燈光閃爍著。『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浸透著勞工們的血淚。』李本樂的聲音低沈,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重量。

  泛黃檔案裡的文字更加刺痛人心:自1934年起,侵華日軍將大量中國勞工驅入黑暗深淵,秘密構築起所謂『東方馬其諾防線』的虎頭要塞。這座正面寬達12公裡、縱深30公裡的龐大軍事堡壘,每一塊混凝土都澆築著勞工的血肉,每一處暗道都浸透了無聲的悲鳴。

  在皮鞭的抽打下,在刺刀的威逼中,無數鮮活的生命被碾碎在潮濕陰冷的坑道裡。

  他們的骸骨與泥沙混築成牆,他們的吶喊化作永恆的控訴,在歷史的褶皺裡發出沈重的回響。

  這不僅是個人命運的悲劇,更是一個民族苦難的縮影。

  1945年8月,鋼鐵洪流踏碎虎頭要塞的頑固抵抗,蘇聯紅軍用漫天炮火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上血色句號。這場戰斗,是對邪惡的審判,是對那些不屈靈魂的告慰。

  正如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金祥所說:『非正義的侵略戰爭,無論裝備多麼精良,要塞多麼堅固,最終都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

  李本樂站在曾經的戰場上,望著遠方,默默地為那些逝去的英靈祈禱,心中守護和平的信念,愈發堅定。

  和平的信念:薪火相傳的精神火炬

  在虎頭要塞博物館的展廳裡,李本樂的兒子李泓霖穿著『小小講解員』制服,站在展品前,認真地給游客們講解著。

  這個一年級的小男孩聲音還帶著一絲稚嫩,但講解起來卻有板有眼:『大家看,這是當年勞工們使用的工具……』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與年齡不相符的堅定和自信。

  李本樂站在一旁,看著兒子的樣子,心中充滿了欣慰和自豪。他仿佛看到了歷史的接力棒,正傳遞到下一代的手中。

  『希望他能永遠記住這段歷史,讓更多的人知道先輩們的付出,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李本樂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兒子的期望,也飽含著對和平的深深祈願。

  公安民警、小學生認真聆聽講解。(虎林市委宣傳部提供)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黑龍江省首批研學實踐基地,虎頭要塞博物館每天都會迎來眾多學子。清晨,一輛輛大巴車整齊地停在景區門口,一群群身著校服的學生們排著隊,臉上洋溢著好奇和期待。然而,當他們踏入這片承載著沈重歷史的土地時,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嚴肅和凝重。

  博物館展廳裡,學生們圍在展品前,認真地聆聽著講解。有的學生拿著筆,不停地記錄著;有的學生瞪大了眼睛,滿臉的震驚和同情;還有的學生用手機拍攝著展品,想要把這段歷史永遠地保存下來。

  『來到這裡,纔真正感受到課本上的歷史是如此真實,也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珍寶島八一紅軍小學學生劉乙君說道。

  參觀者通過數字化照片牆了解歷史。(虎林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我們引入全景VR展廳、動態沙盤作戰圖,打造虛擬與現實結合的勞工工棚場景,還配備了珍貴文物數字化查詢機。』博物館副館長范譽瀟介紹道,『這些創新展陳技術,能讓觀眾沈浸式感受那段不容忘卻的歷史,警示當代人勿忘國殤,吾輩自強。』

  在二戰終結地紀念碑廣場上,71歲的胡柏老人帶著全家人從佳木斯自駕而來。他站在紀念碑前,神情莊重,默默地凝視著碑文,眼中閃爍著淚光。『這是孩子們必須要上的一課。只有親眼看到這些遺址,纔能真正明白今天的和平是多麼珍貴。』胡柏老人動情地說。

  71歲的胡柏老人神情莊重地凝視著碑文。

  景區廣場上,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系列活動正在進行。連日來,歷史講座、文藝演出、知識競賽等活動,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游客、市民的參與。

  歷史講座上,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張磊深入淺出地講述著虎頭要塞的歷史,臺下的觀眾們聚精會神地聽著,時而皺眉沈思,時而點頭感慨,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

  文藝舞臺上,精彩的歌舞表演生動地展現了虎頭鎮的歷史變遷和如今的美好生活。現場觀眾沈浸其中,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江畔廣場上,知識競賽正在熱鬧地進行著。選手們個個精神飽滿,躍躍欲試。主持人剛念完題目,他們就迅速地思考起來,自信地回答問題。觀眾們也參與其中,為選手們加油助威,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背後,凝聚著人們對歷史歲月的深刻銘記、對幸福生活的不懈追尋。它們如春風化雨,悄然浸潤人們的心田,將『銘記歷史、珍惜和平』的信念,深深鐫刻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

  夜幕降臨,虎頭要塞的城牆被燈光勾勒出清晰的輪廓,江水在夜色中靜靜地流淌,遠處的燈火閃爍,宛如繁星點點。

  李本樂站在江畔,望著眼前的美景,心中感慨萬千。江風輕輕拂過,帶來一絲涼意,但他的內心卻無比溫暖和堅定。『歷史不能忘記,和平需要我們共同守護。』李本樂的聲音在夜空中回蕩。

  這座凝固著烽火記憶的要塞,如今已成為侵略罪行的沈默證物。銘記歷史、守護和平的堅定信念,化作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照亮民族復興征程,也向世界彰顯中國人民捍衛和平、矢志發展的鏗鏘誓言。

  時代的新章:廢墟上的璀璨新生

  過去,這裡是日軍的軍事要塞、勞工的『煉獄』、侵略者的『墳冢』。

  如今,虎頭要塞所在的虎頭鎮正以全新的姿態綻放在烏蘇裡江畔。

  作為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與國家級生態鎮,虎頭鎮恰似一枚嵌於天地間的璀璨明珠,在時光長河中靜靜訴說著歲月故事。

  虎頭鎮如詩如畫的景色。(虎林市委宣傳部提供)

  這跨越時空的變遷,恰似戰爭與和平最生動的注腳。

  陽光灑在烏蘇裡江上,與岸邊的山巒、建築相映成趣,宛如水墨丹青徐徐鋪展。微風吹過,花香四溢,讓人暫忘曾經的戰火硝煙,沈浸在這美好的時光裡。

  在李本樂的帶領下,筆者緩步穿行小鎮。黛瓦飛檐的古建築錯落有致,處處流淌著傳統文化韻味。這裡既有北國風光的雄渾大氣,又兼具江南水鄉的靈秀婉約,被青山綠水環抱,浸染著深厚的人文底蘊。

  李本樂介紹,小鎮的虎頭景區榮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殊榮。這裡除聞名遐邇的虎頭要塞博物館外,二戰終結地紀念園肅穆矗立,『天下第一虎』雄渾大氣,『烏蘇裡江第一塔』刺破蒼穹,月牙湖碧波輕漾,步步皆景,處處成詩。

  這裡,耕地、林地、草場、水域彼此交融,勾勒出天然的生態屏障。

  這裡,遠離塵世喧囂,褪去人工雕飾,以清新自然的氣息與靜謐祥和的氛圍,成為都市人夢寐以求的康養勝地。

  這裡的每一寸草木,都在訴說著重生的故事;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希望的氣息。

  江面上,漁船往來穿梭,漁民們撒下漁網,收獲著滿滿的希望。岸邊的村落裡,白牆紅瓦、綠樹成蔭,村民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漁民撒下漁網收獲滿滿的希望。(虎林市委宣傳部提供)

  街道上,各種美食的香氣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游客們坐在窗邊,一邊品嘗著美食,一邊欣賞著江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在虎頭鎮,新老居民的故事交織出獨特的生活圖景。24歲的任書桓在河南省安陽市工作,快節奏的生活讓他身心俱疲。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網絡上看到虎頭鎮的風光,被烏蘇裡江的壯美和小鎮的寧靜吸引。

  『第一次站在江邊,聽著江水流動的聲音,看著遠處俄羅斯的村莊,內心突然就平靜了。』任書桓立即辭去工作,搬到虎頭鎮,成為了江畔船歌民宿的廚師。在工作之餘種菜、養花,享受寧靜的田園生活。

  民宿老板時培彬的經歷同樣精彩。他聽聞烏蘇裡江魚的鮮美,便來到這裡。他的水雲間民宿在旺季時門庭若市,每天清晨,他都會親自到江邊挑選最新鮮的江魚。

  『江魚肉質緊實,味道鮮美,是大自然的饋贈。』時培彬一邊說著,一邊熟練地處理著江魚。他精心烹制的『烏蘇裡江全魚宴』遠近聞名,堅持用江水燉煮當日捕撈的活魚,魚肉在清冽江水中翻滾出奶白色的濃湯,最大限度保留了江魚緊實彈牙的肉質,原汁原味的漁家風味讓食客們贊不絕口。

  每年的開江節、漁獵節是虎頭鎮極具特色的民俗盛會。江面上,漁民們駕駛著漁船,展開激烈的捕魚競賽,漁網撒下,拉起時銀鱗閃爍,如星河灑落般躍動著豐收的歡騰。

  烏蘇裡江,如一條幽藍的玉帶蜿蜒千裡,粼粼波光中流淌著千年漁歌。江水長流,故事未竟。這不是終章,而是一個民族在歷經滄桑之後,用堅韌、理性與包容正在續寫的有關尊嚴、發展的新篇。

  刊於《黑龍江日報》

來源:雞西新聞網
作者: 編輯:穆聞陽
 【打印本頁】【關閉窗口】【復制地址
相關文章  
 本地熱點 更多
·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真相:跨越歷史的血證?雞西地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人體實驗受害者』後人講述②
·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抗戰英雄後代走進雞西④堅定信念 一定會看到曙光
· 8月29日《創城110》回音壁
·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抗戰英雄後代走進雞西⑤講好紅色故事 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抗戰英雄後代走進雞西⑥銘記前事 完成這一代的使命
·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真相:跨越歷史的血證?雞西地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人體實驗受害者』後人講述①
· 不要吃!不要喝!男子腦中取出18公分活蟲
· 【安全為天】市消防救援支隊開展消防安全培訓進校園活動
 娛樂新聞 更多
· 賽事預告!雞西市第九屆全民運動會(6月11日-16日)比賽項目
· 網絡電影《職場流年之 肉食者鄙》開機儀式舉行
· 雞西市舉辦2020年男子籃球錦標賽
· 春節檔影市大戰風雲巨變
· 春節宅家,『追劇大禮單』准備好了
· 送別趙忠祥,不放哀樂放《動物世界》
· 林超賢:拍動作戲追求真實熱血不耍帥
· 《新世界》口碑分化:表演『有質感』,但節奏慢
 圖說雞西  
 
 
 
主管:中共雞西市委宣傳部 主辦:雞西新聞傳媒集團 技術維護:黑龍江東北網絡臺雞西站
違法和不良信息、網絡侵權信息舉報:電話0467-2883103 郵箱jixixinwen@163.com QQ:5259193
通訊地址:黑龍江省 雞西市 雞冠區 電臺路11號?
本網站由雞西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