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啟動2025年『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組織記者深入基層一線,多維記錄各地乾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火熱景象,立體呈現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統籌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社會風尚向上向善的生動局面,集中反映新時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新作為。即日起,中國精神文明網聯合『文明+』傳播矩陣,推出『文明中國』主題采訪系列報道。
??在雞西,清晨的鈴聲總能為校園奏響活力的序曲。雞西市第一中學校園內,晨光穿過林蔭道,落在教學樓前『為黨育人、為國育纔』的石刻上。學生張昊背著書包走過,駐足觀看文化牆上『兩彈一星』校友的手稿,耳邊傳來同學們討論前輩攻堅故事的聲音,這是專屬於雞西一中的成長時光。『從前覺得「愛國」很遙遠,直到跟著學校去紅色基地研學,聽老戰士講戰斗故事纔明白,學好知識、幫助他人就是愛國行動。』張昊的感悟,是雞西一中『做有溫度的教育,育有靈魂的英纔』的生動注腳。
學府宏圖展新貌,文明校園育英纔。雞西市第一中學校供圖
??在雞西一中,這樣的育人場景既是師生日常的常態,更是學校文明校園建設成果的鮮活體現。自1952年建校以來,這所東北邊陲的學校歷經73載積淀,始終篤行先進教育理念,以黨建為魂、文化為基、實踐為要,將文明培育深度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全力勾勒文明校園新圖景。作為第三屆『全國文明校園』,學校以『黨委統籌定方向、部門執行抓落地、全員參與共推進』的三級工作體系為支橕,把全國文明校園『六好』標准細化為42項貼合師生需求的常態化指標——後勤黨支部調研定制的教室保暖門簾,讓冬日課堂暖意融融;教學黨支部深挖『北大荒精神』開發的『大思政』課程,將紅色基因揉進教學細節;德育黨支部推行的『實踐手冊』,讓學生在走進紅色基地的過程中,把理想信念教育刻進心裡。
傳承鄉韻踐初心,助力振興譜新篇。雞西市第一中學校供圖
??文明的氣息彌漫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在這裡,43%的綠化覆蓋率讓校園成為『天然氧吧』,『一廳一廊四園九館』的文化布局讓育人氛圍無處不在。操場邊,學生們正為『井蓋彩繪』細心補色,非遺剪紙紋樣、八段錦招式在指尖『活』了過來;冬日裡,師生共同塑造冰雪墾荒人形象,立牌致敬艱苦奮斗精神,讓優良傳統代代相傳。餐飲中心外牆上『為學生一生奠基,對民族未來負責』的標語,是學校對社會的鄭重承諾;電梯腳墊上『每天進步一點,成長為更好的自己』的文字,是對師生的溫暖期許。2002屆校友胡浩設計的體育場看臺,藍白配色裡藏著建校年份,課間總有學生坐在這兒聊天,畢業校友返校時也總要來此拍照,這裡早已不只是運動場地,更是連接師生與母校的『情感紐帶』。
藍白看臺載校史,綠茵伴語憶韶華。雞西市第一中學校供圖
??為了讓文明的力量輻射更廣,雞西一中從不止步於校園之內。學校堅信文明校園建設不是『獨角戲』,而是要讓文明從校園延伸至社會,成為滋養進步的正能量。學校組建『家長文明監督崗』,邀請家長參與校園安全巡查、課堂評價;與10家企事業單位共建校外實踐基地,讓學生走進博物館、科技館、企業車間,在實踐中開闊視野、增長纔乾;還常邀請傑出校友返校,用『校史中的奮斗故事』滋養師生心靈,讓每一次分享都成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生動教材。年均18場紅色研學活動,3000餘名學生手寫的『紅色實踐報告』,都是文明傳遞的有力見證。
志願紅裝燃熱忱,同心奮進築榮光。雞西市第一中學校供圖
??從『課堂授業』到『文化浸潤』,從『校園之內』到『社會延伸』,雞西一中的變化,藏在學生駐足文化牆時的專注裡,藏在師生共塑冰雪雕塑的協作中,更藏在每一個人眼中閃耀的成長光芒裡。這所『北疆教育明珠』,不僅繪就了校園顏值與育人內涵兼具的文明畫卷,更將『培育時代英纔』的初心落到了朝夕相伴的日常裡——漫步校園,是生態之美;浸潤其中,是文明之韻;點滴成長,皆是雞西一中的育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