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94周年。在虎林市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紀念園,來自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師生與虎林中小學學生組成研學團隊,以實地探訪、聆聽紅色故事、沈浸式感悟的方式,深刻緬懷革命先烈,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在虎林市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紀念園,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紀念碑莊嚴矗立,學生們手持鮮花、神情肅穆,向革命先烈和罹難同胞鞠躬致敬、敬獻鮮花。不忘國殤、牢記使命,在全體學生字句鏗鏘的朗誦中,抗戰精神的激昂詞句在紀念碑上空久久回蕩,厚重的歷史氛圍讓學生們沈浸其中,國殤記憶在深情誦讀中愈發清晰。虎林市第一中學學生張馨予說,她對這段歷史的感悟十分深刻,將把這份沈重的心情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砥礪前行;學生們在觀看抗戰主題浮雕、研讀石刻文字中,和老師互動交流對『和平』與『使命』的理解。不同年齡層的講述與聆聽,『行走的思政課堂』讓紅色故事跨越時空,也讓抗戰精神在代際交流中愈發鮮活。多元緬懷形式搭建起學生們『觸摸歷史』的橋梁。深度的精神傳遞,讓『繼承先輩遺志,矢志報國』的種子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4級碩士研究生郭宇恆說,來到這裡,真的對忠誠奉獻這四個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來之不易的和平,他們更應該珍惜。作為一名哈工程學子,他要傳承哈軍工精神,樹立科技報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趙岩說,虎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是一個紅色底蘊很厚重的地方。想通過這堂『行走的思政課』,打破歷史時空的界限,讓同學們在歷史現場去感悟抗戰精神,實現情感的共鳴和價值的引領。同時,也是將哈工程的軍工特色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們從抗戰歷史當中汲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力量,深刻感悟到個人的理想必須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