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透過密山市兒童康復中心的落地窗,灑在一群孩子們的笑臉上。於姍姍輕輕抱著正在哭鬧的孩子,哼起熟悉的童謠:『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簡單的旋律像一把神奇的鑰匙,漸漸撫平了孩子躁動的情緒。這一幕,是這位『90後』特教工作者近十年職業生涯的日常縮影。從放棄省城高薪工作到在家鄉創辦兒童康復中心,從80平方米的民居起步到建成1700平方米的專業機構,於姍姍用青春和堅守累計為630多名特殊兒童橕起了一片藍天,更榮登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成為黑龍江省特殊教育領域的一輪暖陽。
??於姍姍辦公室。密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抉擇:從省城繁華到家鄉深耕
??2015年的那個夏天,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自閉癥康復診室裡,一位來自密山的家長含淚講述的困境,成為改變於姍姍人生軌跡的轉折點。『家鄉沒有康復機構,為了給孩子治病,我們常年在外奔波,快拖垮整個家了。』這番話讓當時事業正處於上昇期的於姍姍徹夜難眠。
??這位1991年出生的姑娘,2013年從哈爾濱醫科大學康復醫學專業畢業後,在省城積累了兩年自閉癥兒童康復工作經驗。白天陪伴孩子訓練,晚上查閱資料制定個性化方案,她用專業和耐心贏得了家長們的信賴。但家鄉患兒的困境像一根刺,紮進了她的心裡。『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那是生我養我的家鄉。』不顧家人同事的勸阻,於姍姍毅然辭去高薪工作,帶著全部積蓄回到了密山。
??2015年8月,在自家80平方米的民居裡,於姍姍開啟了長達10年的特殊兒童康復治療之路。最初的日子充滿艱辛,家人的不理解、經費的短缺、家長的不信任,還有特殊兒童隨時隨地的情緒爆發——被抓頭發、被咬是常事,但每當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眼神,想到他們背後家庭的期盼,她就咬牙堅持下來。
??於姍姍與教師進行教學研討。密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堅守:用千遍重復換一絲進步
??『認識苹果需要教多少遍?上百遍,甚至更多。』於姍姍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套磨損嚴重的水果模型,這是她教學的『老伙計』。特殊兒童的康復訓練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提高認知、語言與社交能力的每一點進步,都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心。
??她還記得第一個學會對視的孩子,經過一個月的乾預,當孩子的目光第一次與她相遇時,於姍姍激動得熱淚盈眶;也記得教了無數遍後,一名不會溝通的孩子突然喊出『媽媽』時,在場家長的失聲痛哭,盡管孩子可能並不完全理解這個詞的含義,但這聲呼喚足以照亮一個家庭的希望。
??於姍姍教學現場。密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2015年10月,隨著求助的孩子越來越多,於姍姍拿出准備結婚的積蓄,將康復中心搬到200平方米的門市房。『午後陽光灑在孩子們臉上,那一刻覺得一切都值。』但需求仍在增長,2016年,她頂著巨大經濟壓力租下1700平方米場地,親自設計建起功能完善的康復中心。感統教室器械旁,孩子笑聲朗朗;個訓教室裡一對一訓練,耐心點亮希望;戶外草坪上,奔跑的身影伴著歡聲笑語,讓所有艱辛都化作欣慰。同年,中心被評為省級定點特殊兒童康復服務機構,意味著能夠為適齡孩子提供免費的康復治療,這個消息讓於姍姍比自己獲獎還開心。
??拓展:從單點救助到體系構建
??『單純救助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提高認知預防殘疾更重要。』於姍姍深知特殊兒童工作的系統性。她積極對接殘聯、婦聯等部門,多年來舉辦數十場公益講座,線上線下科普覆蓋2萬餘人,幫助家長掌握早期篩查能力,讓孩子們在黃金期得到及時救助。
??於姍姍在全國助殘日活動上演講。密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作為新時代青年先鋒、『感動龍江』人物,於姍姍的視野早已超越康復中心的圍牆。十年來她累計帶動60餘名教職工就業,為上百名家長提供心理輔導,主動減免20餘戶貧困家庭學費。對完成訓練回歸家庭的孩子,她堅持定期家訪,最遠的要驅車數百公裡,只為講解康復知識、分享成功案例,幫家長樹立信心。
??於姍姍參加2024『感動龍江』人物發布儀式。密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教師培訓上,她將國際先進理念與本土實際結合,設計實操課程,確保每位老師都能掌握最新康復方法。如今的康復中心已形成『評估-訓練-跟蹤-科普』的完整體系,救助范圍輻射雞西、牡丹江、佳木斯等10餘個市地,2024年,經黑龍江省殘聯系統評估,密山市兒童康復中心救助的患兒中,85%已成功回歸普通幼兒園或小學就讀,15%進入特殊教育學校繼續學習,康復有效率達100%。
??發光:用十年青春換心手相牽
??2024年7月30日,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上,於姍姍的名字閃耀其中。面對榮譽,這位年輕的校長顯得格外平靜:『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但在被挽救的家庭心中,她是照亮前路的明燈。
??十年間,於姍姍從青澀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特教領域的中堅力量,密山市兒童康復中心也從民居裡的小工作室發展為省級定點機構。當年用來安撫孩子的童謠依舊在走廊回蕩,只是唱歌的人眼角多了細紋,身邊卻多了一群同樣熱愛特教事業的伙伴。
??於姍姍組織教師學習培訓。密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夕陽西下,於姍姍站在活動場地旁,看著孩子們奔跑嬉戲的身影,臉上露出溫柔的笑容。這片她用青春和愛心澆灌的園地,正在孕育著更多希望。『未來,我們還要走得更遠。』她的話語堅定而溫暖,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繼續為特殊兒童的成長之路指引方向。
??策劃:楊彬彬
??統籌:潘瑋
??記者:孫海淇、於金鑫
??編導:張秋穎、王君妍
??攝像:齊方、劉方正
??制作:張津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