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麻山區麻山鎮五千餘畝稻田迎來豐收季。飽滿的稻穗壓彎稈腰,金黃稻浪在風中翻湧,清新稻香彌漫田野,聯合收割機的轟鳴聲與農戶的歡笑聲交織,繪就一幅喜慶的豐收圖景。
走進麻山村水稻田,收割機正穿梭作業。機器駛過,稻穗被精准卷入脫粒裝置,金黃谷粒如瀑布般流入運輸車,秸稈則經粉碎後均勻還田。『今年水稻長勢格外好,穗大粒飽,我家今年種了200畝,今年不白忙活!』種糧大戶張玉發望著裝滿稻谷的車廂,難掩喜悅,『你看這谷粒,飽滿金黃,碾出的大米肯定油亮香甜。』
為保障秋收高質高效,麻山鎮早部署、早行動。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牽頭組建技術服務隊,深入田間開展農機調試、技術指導,根據水稻成熟度制定『分片收割、梯次推進』方案。『我們根據水稻成熟情況和土壤水分,指導農戶把握最佳收獲時機,既避免過早收割籽粒水分含量大,導致存儲出現霉變情況,也防止過晚收割出現掉穗現象。』農技專家陳玉萍介紹。
在龍山村水稻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規模化經營模式彰顯成效。基地實行農資統購統配、機械化聯合作業,實現降本增效與品質管控。龍興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廣金說道:『我們的水稻今年畝產能達到1200斤左右,加工成的「吉龍山湖」品牌大米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目前,麻山鎮水稻收割進度已超70%,預計5日內完成全部收獲。這片金色田野不僅承載著農戶的致富希望,更成為麻山鎮推進鄉村振興的堅實根基。
麻紅娟 記者 孫洪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