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雞西市『回眸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在雞西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發布會由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此次發布會以『轉型昇級聚勢賦能』為核心,全景展現了雞西市『十四五』期間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與未來規劃。
  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軍亮作主旨發布。
  李軍亮介紹,雞西市擁有豐富的煤炭、石墨資源,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之一,享有『中國石墨之都』美譽。自1906年在魚亮溝發現煤炭至今,已有近120年的工業發展歷史。建國以來,雞西工業以煤炭產業為基礎,帶動煤機、發電等配套相關聯產業協同發展,為共和國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1950年,我國第一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年產60萬噸的豎井在雞西誕生;1954年,我國第一臺聯合采煤機在雞西研發成功;1981年,我國第一座以煤矸石為燃料的發電廠在雞西建成發電。百年歷史雞西昂首闊步、勇毅前行,聚焦轉型發展重任,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昇級,構建了以煤炭、石墨、食品、醫藥、裝備、電力、化工為代表的多元化產業結構,涵蓋23個行業大類,全市規上企業發展到259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赴東北考察調研,為如何振興發展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也為我市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以來,市工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轉型,努力構建具有雞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工業經濟穩中有進、量質齊昇的轉型跨越。
  產業結構優化昇級是雞西工業轉型的核心突破點。我市圍繞構建『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及大力發展『十大經濟』特別是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昇級。以石墨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為代表的接續替代產業快速發展,逐步形成多點支橕、多業並舉的產業發展格局。實施石墨產業『3932』發展計劃,累計培育規模以上石墨企業32戶,初步形成9大產業鏈條,實現年處理石墨礦石830萬噸、精礦粉產能68萬噸、深加工制品產能67萬噸能力。『雞西刺五加』入選首批省消費名品區域品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獲2024年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初步構建了以中成藥為主導,化藥、醫藥中間體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食品工業規上企業數量達88戶,新增方便米飯、酵母蛋白飼料、液態奶、牛初乳粉膠囊等深加工制品,產品附加值、技術含量和檔次水平均得到顯著提昇。單側曲軌側卸式礦車、井下軌道巡檢設備、數字化礦用刮板輸送機等一批煤機裝備產品相繼研發成功並獲得專利。2025年1—9月,全市非煤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
  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道路上,雞西成效顯著。『十四五』期間,我市重點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多措並舉助力企業提檔昇級,加快推動產業轉型昇級步伐。持續強化龍頭企業培育,支持帶動產業結構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鏈頂端邁進,截至9月末全市規上企業達259戶,完成產值151.9億元,累計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3家、省重點新產品達8個。圍繞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普及與數據集成應用,以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提質增效,2024年我市獲評黑龍江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深入域內500餘戶企業開展數字化診斷,完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注冊企業達214戶,全市數字化車間達到13戶,城山煤礦5G+智慧礦山工廠入選國家《2025年5G工廠名錄》。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實施節能降碳綠色化改造,截至目前共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3個、省級綠色工廠7個,實現節能量7.16萬噸標煤,減碳量34.13萬噸。
  企業活力的充分釋放為工業振興注入強勁動力。我市出臺了《工業振興18條》《數字化轉型政策措施》,編制了《雞西市惠企政策摘編》『政策大禮包』,十四五以來,累計幫助企業爭取國家級、省級政策獎勵資金2.3億元。深化領導包聯服務,截至目前,市、縣(市)區、鄉鎮(街道)460名領導乾部共計包聯5725戶企業及184個項目,定期制發《包聯工作信息周報》,解決問題訴求3469項。持續暢通政企交流渠道,市級領導共組織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政企沙龍、敘餐會等各類政企交流活動57期,400戶(次)企業負責人參會,宣傳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切實解決企業發展困難問題。截至目前共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82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6戶、三戶企業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
  據悉,下一步,我市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市委全會部署,持續聚焦新型工業化建設,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強化科技創新賦能,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奮力譜寫工業高質量發展雞西新篇章,為城市轉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雞西經驗』。
  發布會上,針對媒體關注的石墨產業競爭力、推進企業『智改數轉網聯』、工業綠色轉型、生物醫藥昇級及中小企業培育等問題,市工信局副局長王照利、任曉暉、李威分別進行逐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