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沅予菌包廠工人在搶工時趕任務抓緊生產中。雞西日報記者 周洪宇/攝
東北網雞西3月1日訊 (侯守玲 雞西日報記者 周洪宇) 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內一片繁忙景象,在全自動化、智能化流水線運行下,裝袋、高溫消毒等各道工序有條不紊地奏響新春的第一樂章,在集結的號角下,衝刺生產『開門紅』……2月23日,伴著機器的轟鳴聲,滴道區年產1000萬袋的沅予菌包廠正式投產,預計年純收入可達400萬元。
由黑龍江沅予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分兩期建設佔地總面積6萬平方米的菌包生產項目,到目前一期已完成投資2600萬元,建成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新上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木耳菌包生產線,日產5萬包菌包。同時建設80棟棚室作為木耳種植基地,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672萬元。二期工程將於6月開工建設,計劃投資2400萬元,預計明年10月竣工。屆時日產可達12萬包菌包,安置200餘人就業。
沅予菌包廠項目的投產使用對滴道區食用菌的種植產業整體昇級轉型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改變了滴道區原有的家庭式作坊的生產方式,用機械化取代人工化,標准化代替差異化,促進全區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
『通過區委、區政府的引導和幫扶,我們建成了日產菌包5萬袋的生產線,這樣的生產線目前在國內來說是最新、最先進的,自動化的生產,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還可以降低我們的生產成本,這讓我們的產品更具競爭力。』
黑龍江沅予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鳳林說道。『自去年以來區委區政府對食用菌產業高度重視,制定了木耳產業三年發展規劃,按照這個規劃的實施,去年全區的食用菌的年產量達到了600萬袋。今年,由區委區政府引導企業自主興建的年產1000萬袋的菌包廠正式投產也標志著滴道區食用菌產業登上了新臺階,我們也將通過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壯大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種植結構,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副區長邢寶貴介紹道。
近年來,滴道區圍繞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立足得天獨厚的近郊優勢,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壯大農業經濟的重要抓手,科學規劃木耳產業,制定了《滴道區木耳產業三年發展規劃》,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推動、產業聯動等方式進一步完善滴道區食用菌產業發展鏈條。同時,堅持培育典型、以典型示范、龍頭帶動等方式,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乾、帶著農民富,讓食用菌逐漸成為極具發展潛力、能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目前,滴道區已發展建成沅予、久隆2家菌包廠;慶春、森淼、潤旺、金場溝、瀧予等5個食用菌專業種植合作社和23戶食用菌種植戶。今年,預計食用菌種植總規模將達到1000萬袋,年產值達300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