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出生的高學民,從小生活在農村,曾做過鐵匠,收過糧食,辦過糧食加工廠。出於對農村這塊土地特別的喜愛,他最終選擇了在家鄉創辦種植專業合作社。
『敢於接受挑戰,牢牢把握機遇,嘗試不同的發展方向,帶領更多村民過上富裕生活,這樣纔對得起村民們的信任。』多來年,恆山區沃土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高學民,依靠勤勞與智慧,不斷鑽研、勇於創新,把多年致富經驗及所見所學毫無保留傳授給村民,帶領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2002年,高學民購買了一輛大車,到各村收糧食轉賣,取得了一定的效益。2004年,他投資2萬元購置了4臺機器,建起了糧食加工廠,主要加工玉米、大豆等雜糧,不僅增加了收入,也為農民提供了便利。隨著加工糧食的農民逐漸增加,小型加工廠已經滿足不了需求,2010年,高學民在原有基礎上擴大規模,投資5萬元購置了7臺設備,加工品種也由原來的玉米、谷子增加到了大米、玉米面、雜糧等。同時,又與糧店建立了銷售關系,產品加工成小包裝進行銷售。由於加工精細、質量好,贏得了很高的信譽。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綠色無公害的種植有更大的需求。2015年,高學民將30餘戶種谷子的農民組織起來,成立了恆山區沃土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以種植谷子為主,以雜糧為輔。合作社全部種植綠色無公害谷子,不施化肥,糧食質量好,加工出的產品品質高,全部由合作社負責銷售,農民收入逐漸增加。高學民抓住商機,注冊了『珈若小米』商標,走品牌與包裝的銷售渠道,致力打造自己的品牌。2016年年末,高學民在參加省現代農業培訓班、並到深圳參加黑龍江省合作社深圳推介會時,帶的200斤小米一售而空。『我把帶去的小米現場煮粥品嘗,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記者也采訪了我,合作社在黑龍江手機黨報頭條上露了臉。』提到那次推介,高學民仍然激動不已。
接下來,4000餘斤『珈若小米』在北京、杭州、深圳等地暢銷。小型超市也擺上了沃土合作社的農產品。超前的思維和互聯網+農業的銷售模式,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激發了農民創業的勁頭。
為了掌握信息、開闊視野,高學民不斷考察銷售市場,打造品牌和探索銷售途徑,使合作社銷售量逐年增加,他也更加堅定了將龍江黑土地產品發展壯大的信心和決心。
2018年,合作社又開始打造北藥育苗基地,種植柴胡、玉竹、白鮮皮、防風、赤芍等中草藥。目前,該合作社小米種植面積達到200畝,年產小米10萬斤,中草藥種植面積500多畝。高學民帶領村民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寬,給村民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他也多次獲得雞西第二十二屆勞動模范、第八批市級拔尖人纔、特等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記者 閆秋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