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跟隨『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龍江河湖行活動采訪團隊一行驅車前往興凱湖。隨著越來越近,寬闊的湖面慢慢進入視野:湖水煙波浩淼,無邊無際。
興凱湖湖水清澈,景色壯美
興凱湖水經松阿察河與烏蘇裡江相通,是烏蘇裡江的源頭之一,同時也是當地人的水源地。
『近年來我們積極保護好興凱湖水生態環境,堅持水生態綜合治理,全力守護我們當地人的「大水缸」,推動實現興凱湖水質穩中向好。』雞西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潘德龍說。
實施良好湖泊項目
鳥飛魚躍再現生態景色
興凱湖濕地橋的東側是小興凱湖,西側是大濕地。與一望無際的湖水不同,濕地裡水草豐茂,野鳥、野鴨在水中嬉戲穿梭。
興凱湖管委會三級調研員孫向東介紹,這裡有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植物、土壤和微生物承擔著上游來水的淨化功能。
興凱湖水草豐茂,生態系統完整
據了解,興凱湖入湖口上游有大量農田,湖水污染源主要是農業面源污染,為了保障湖水水質,國家投資6640萬元開展了湖西濕地建設工程。
『我們通過建設表流人工濕地、恢復和修復自然濕地,並且修築2.8公裡的堤壩路,將這片湖水區域附近的農田尾水攔截,再通過溝渠引入濕地中進行自然淨化,最終流入興凱湖。』孫向東說。
在鄰近湖邊的一片蘆葦叢中,綠色的植被生長茂盛,自然景色再次顯現。孫向東介紹,在湖西濕地建設工程中,施工人員按照方案退耕還濕了100公頃農田,在湖邊種植了垂柳987株、蘆葦488萬株,以及千屈菜、紫花鳶尾等植物。
興凱湖湖邊栽種了對湖水有淨化作用的植物
孫向東拿起一束蘆葦向記者介紹,『我們種植的這些植物對水質起到了淨化作用。尤其是蘆葦,它可以吸收水中的氮和磷,淨化能力比較強。』
湖西濕地建設工程是興凱湖良好湖泊項目17個工程類項目之一。2013年,國家相關部門將興凱湖納入15個國家重點支持湖泊范圍,其中興凱湖實施的良好湖泊項目總投資達到9.27億元,涉及到濕地修復與建設、退耕還濕、降解帶建設和保護區能力建設等工程。
經過多年來的治理,興凱湖水生態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如今,200餘種鳥類、60餘種魚類在這裡『安家落戶』,興凱湖成為了野生動物的棲息樂園。
拆周邊建築搞生態修復
聚焦水源地生態保護
2016年,雞西市結束了團山子、哈達河、穆棱河三大水源地的供水歷史,興凱湖蓮花水源地成為唯一的城市供水水源地,徹底告別了雞西城市供水水源地多、水質差、水量不足的情況。
此前,雞西市以興凱湖為依托發展旅游業,在湖邊建設了蓮花旅游景區,這裡飯店、酒店一應俱全,接待著慕名而來的游客,但由於景區內垃圾、污水等處理設施不完善,對興凱湖水質產生了一定影響。
這是興凱湖蓮花水源地整改前後對比圖,生態成效顯著
在一張整治前的景區航拍圖中,興凱湖畔錯落分布著各類建築物,潘德龍用手指著圖片上的一處小房子介紹,『這裡是一處公廁,距離湖面很近,容易存在污水溢流的問題。』
隨著國家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的出臺,雞西市按照規定對興凱湖蓮花水源地附近的建築進行清除。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規定,水源地的2級保護區裡面不允許有旅游接待、經營場所,在當地政府、興凱湖管委會和生態環境局等部門配合下,我們對沿岸1.8公裡的56戶商家、264棟房屋,累計21600平方米的建築全部拆除。』潘德龍說。
記者跟隨潘德龍來到旅游景區原址,往日的喧囂雜亂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隨風擺動的樹枝和清澈流動的湖水。
如今的興凱湖蓮花水源地樹木豐茂,生態環境良好
為了保護興凱湖的水生態環境,2022年6月,雞西市對拆除後的建築用地實施生態修復,開展興凱湖蓮花水源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
中鐵九局集團電務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對蓮花水源地原建築基礎垃圾進行破除清運,並鋪設了種殖土,種植了垂柳、榆樹等喬木5000餘株,灌木胡枝子、金銀忍冬、興凱松2.3萬株,目前基本完成了修復任務。』
污水處理工藝昇級
污水變清水實現『超淨排放』
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是保障水質的重要舉措。
在興凱湖周邊的八五一?農場,當壁鎮污水處理廠正在穩定運行,這裡承擔著當壁鎮景區餐飲、賓館以及當壁鎮管理區住戶的全部生活污水,經過一系列處理工藝後,執行高於國家一級A排放標准排入洛格河,最終流入興凱湖。
『我們污水處理廠建於2015年,農場在2021年投資295萬元對廠區內原有構築物及工藝流程進行改造,並新建設備間一棟,內置一臺一體化設備。目前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能力為500噸,實現了景區污水全覆蓋處理。』污水處理廠的運維人員說。
在污水處理廠的排水口,經過一系列沈降、處理、消毒等環節,沒有異味、清澈的水流經過排口匯入河水中,很難想象這些清水曾經是散發著惡臭的渾濁污水。
運維人員介紹,污水處理廠工藝從原來的生物轉盤法處理方式昇級到A2O及MBR膜技術運行方式,處理後的污水各類數據指標大部分低於國家一級A的排放標准,可以說是『超淨排放』,確保處理排放後的污水不會污染興凱湖。
潘德龍表示,『污水處理廠是興凱湖水質保障的重要關口。未來我們將加強污水處理廠的監管力度,定期進行執法檢查,督促污水處理廠維持達標穩定排放。』
(記者:吳玉璽 攝影:吳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