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雞西市委宣傳部主管 手機客戶端 投稿信箱 簡體 | 繁體
加關注 加關注 加關注 新聞客戶端
 
時政新聞 經濟新聞 縣區新聞 基層動態 民生新聞 本地熱點 文化新聞
視頻新聞 新聞時評 娛樂新聞 體育快訊 雞西環保 國際新聞 國內新聞
城市概況 歷史沿革 自然資源 旅游風光 家鄉歌曲 地域文化  雞西地市: 雞東縣 密山市 虎林市 雞冠區 恆山區 城子河區 滴道區 梨樹區 麻山區
  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雞西新聞網  >  專題宣傳(非新聞)  >  域外媒體看雞西
 
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深讀 | 虎頭要塞警示錄
 簽發時間2023-09-22

秋日的烏蘇裡江畔天高雲淡,草木繁茂。黑龍江省虎林市猛虎山深處的昏晦隧道裡,透出入骨的涼意。

70多年前,這裡曾是日本關東軍苦心經營的軍事要塞,是殘害我國勞工的『魔窟』,也是埋葬日本『帝國迷夢』的『墳冢』。

如今,這裡是一座經貿繁榮的邊境新城,是生態環境優良的『魚米之鄉』。70年時光的巨大反差,仿佛是戰爭與和平的暗喻。

日本關東軍自掘的『墳冢』

  冰冷、堅固,這是侵華日軍虎頭要塞遺址帶給人們最深刻的印象,令人深感不適。

  走進虎頭要塞,黑暗伴著令人窒息的霉氣迎面撲來,腳下濕滑的地面與頭頂手指般粗細的鋼筋呼應,令人仿佛置身『惡魔之口』。借助手電筒的微光,到訪者不僅看到混凝土牆壁上凝結的水珠,還看到了儲水池中的『寒霜』……

  據《日本關東軍要塞》一書記載:1934年至1945年,侵華日軍歷時10餘年,在東起吉林省琿春,中部經黑龍江省中蘇邊境,西至內蒙古自治區海拉爾和阿爾山5000公裡的中蘇、中蒙邊境地帶,共修築17處要塞,共有8萬個永備工事。虎頭要塞是其中之一。

  人們如今踏查這些要塞,仍能感受到它昔日的龐大。這些幽深的『地下堡壘』內,設有宿捨、彈藥庫、發電站、醫院、指揮室等,有的可以進出汽車,有的配有飛機庫,如同『陸地航母』。

  史料記載,虎頭要塞戰時最多可容納數萬兵力和大量物資。當年,它被侵華日軍吹噓為不怕圍困的『北滿永久要塞』。

  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會員王宗仁說,侵華日軍曾在我國東北修築了總長度約1700公裡的軍事要塞群,虎頭要塞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抗聯將士都曾在附近開展抗日斗爭。

  在虎頭要塞遺址,濕滑的路面、陰冷的空氣、狹窄的通道,烘托出要塞陰森的氣氛。在要塞的牆壁上,當年激戰的彈孔清晰可辨,一些牆壁上彈孔如織。這些物證將當年槍林彈雨的戰斗場面生動展現。

  時光倒回至78年前,就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時,駐守虎頭要塞的日軍卻仍在負隅頑抗。在東北抗聯戰士配合下,蘇軍向虎頭要塞展開猛攻,11天後,頑固的日軍被全部殲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激戰』終於謝幕。因此,虎頭要塞又被人們稱為『二戰終結地』。

  虎頭要塞激戰結束比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間晚了11天。侵華日軍東北軍事要塞群被日軍自喻為『東方馬其諾防線』,其軍事功能、建築規模甚至遠超馬其諾防線。但令日軍始料不及的是,這些『牢固』的堡壘最後成為其自掘的『墳墓』。

  『無論當年侵華日軍裝備了多麼強大的武器,修築了多麼堅固的要塞,但由於他們發動的是非正義侵略戰爭,所以注定失敗。』虎林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長喻勝林說,70餘年前的戰爭武器和遺址,如今正在警醒世人,和平分外珍貴。

深藏大山裡的罪惡

  隱沒在山林中的軍事要塞不僅是歷史遺址、戰爭殘骸,更是活生生的歷史教材。它指證著日本侵略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虎頭要塞分布在黑龍江省雞西市虎林市虎頭鎮西北群山之中,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等7座山體組合而成,正面蜿蜒10餘公裡,縱深挺進40至45公裡,僅中心區佔地就達100多平方公裡。

  這一龐大的軍事工程奪走了我國十餘萬勞工的生命。在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內側牆壁上,幾名幸存者的照片被掛在中央。面對鏡頭,年逾古稀的老者,眼神中充滿憤怒和悲涼。

  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講解員吳雙介紹,日軍為辨識我國勞工,將他們右側的眉毛割去,許多失去勞動能力的勞工還被送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進行人體試驗。

  1934年5月12日,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下達了《關作第589號命令》,確定在中蘇、中蒙邊境沿線實施『築城工程』。這些冰冷、堅固、昏暗的『地下城堡』,記錄的不僅是我國勞工的血淚史、屈辱史,更是侵華日軍對我國資源的掠奪史和對我國人民的殘害史。

  這些要塞是用我國勞工白骨堆砌起來的。史料顯示,為修築東北軍事要塞群,日軍誘騙、強征我國勞工上百萬人。這些勞工被運送到要塞後,如同進入了人間地獄。他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每天十幾個小時重體力勞動,累死、病死和被殺害的勞工數不勝數。不少要塞都有勞工墳和『萬人坑』。

  史料記載,曾在虎頭侵華日軍服役的日本士兵加納傳三說,他入伍第一年,目睹虎頭要塞猛虎山背後許多暴棄於山野的苦力屍骨。

  虎頭要塞可以埋葬日本侵略者,但卻埋葬不了他們所犯下的罪行。喻勝林說,虎頭要塞也是用我國勞工和戰俘的累累白骨修築而成。他們被日本侵略者視同螻蟻,被累死、餓死或者秘密殺害。另外,還有上千名蘇聯紅軍為攻克要塞而犧牲。

  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硝煙散盡,但這些遺址背後死難勞工的屍骨以及『萬人坑』,仍向今人警示著不義戰爭的傷痛和『好戰必亡』的古訓。

  侵華日軍在修築軍事要塞的同時,還對要塞附近自然資源進行勘探和掠奪。雞西市當年就被視為完成所謂『東亞共榮圈煤炭自給自足』任務的生產基地。黑龍江龍煤集團雞西礦業公司研究發現,當年日本人把雞西各煤層都采出煤樣,送到實驗室化驗分析,認定這些煤炭是制鐵用焦最好的原料。從1933年到1945年,日本共掠奪雞西煤炭2000多萬噸。

『亞洲第一巨炮』警示珍惜和平

  斷壁殘垣,野草叢生。在中俄邊境密林深處的虎頭要塞猛虎山陣地遺址,有一個直徑超過30米的巨大炮座坑。二戰時期,『亞洲最大巨炮』在這裡虎視眈眈地注視著蘇聯。

  侵華日軍二戰期間在虎頭要塞安置了一門超級巨炮,計劃用它來贏得對蘇作戰的勝利。這門被當時日本報紙稱為『帝國陸軍最後的決戰兵器』的巨炮,口徑達41厘米,炮身長13.37米,總重量300多噸,最大射程近20公裡,被稱為『亞洲第一巨炮』。

  據專家介紹,經過70多年風吹日曬,巨炮遺址風化比較嚴重,出現層層脫落,當地對此進行了保護。

  記者登上猛虎山頂,伊曼鐵橋、西伯利亞鐵路、薩裡斯基軍事區等當年蘇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軍事要地一覽無餘。這正是巨炮架設在此的原因。

  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館長劉淑英介紹,虎頭要塞修建完工後,日軍為了在開戰初期及時切斷蘇聯交通運輸線西伯利亞大鐵路,於1941年將這門巨炮從東京灣運抵虎頭要塞。

  據專家考證,二戰中這門巨炮還未發揮太大作用,就遭到蘇軍火炮近距離直射攻擊,隨後巨炮陣地內部發生巨大爆炸,遭到摧毀,遺址留存至今。

  70餘載風雲變幻,當地不斷對這些二戰遺址進行發掘、修繕,期望賦予其『警醒世人、昭示和平』的新使命。

  如今,在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展陳著兩封侵華日軍信件。這兩封信件是當年駐守在虎林的侵華日軍寫給妻子的兩封家書。

  這兩封家書是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從社會上征集來的。經初步鑒定,這是當年侵華日軍駐守虎林的一位士兵寫給妻子的信件,大概內容述說他在部隊生活的一些瑣事以及對家鄉、家人的思念之情。

  劉淑英說,這兩封家書記錄了那段不容篡改的侵華歷史,以及侵華戰爭給日本民眾帶來的傷害。它警醒世人戰爭沒有贏家。

要塞腳下『魚米鄉』

  富饒的烏蘇裡江畔,曾經是二戰期間日軍侵華、組織移民派遣『開拓團』的重點地區。在侵華日軍虎頭要塞博物館內,有一張侵華日軍手提大狗魚的照片。

  一家三代在烏蘇裡江畔打魚的許春玲經常聽祖輩講起那段歷史。她說,那時侵佔虎林的日本人也吃江魚,他們喜歡吃泥鰍和黑魚。當年侵華日軍不讓當地漁民居住在江邊,把人都集中起來,還封鎖了江面不讓打魚。

  當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烏蘇裡江畔的漁民生活也在年年有『魚』中越過越美。如今,許春玲家族已成為當地規模較大的魚商,還通過互聯網把鮮魚賣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戰爭硝煙散盡,70多年後的今天,虎林這座邊境小城早已恢復祥和,幽靜的江面、大片的濕地、深邃的森林,還有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令人陶醉而流連。虎林市通過發展邊貿和特色產業,正積極打造黑龍江省沿邊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虎林市委副書記、市長溫永豹介紹,近年來,虎林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和根本途徑,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先後招引落地光明、匯源、中糧、華電、娃哈哈等行業領軍企業和國內500強企業20餘家,5年累計實施明創悅享康醫養、興泉20萬噸生物質秸稈等重點項目101個,全市工業企業發展到155家,規上企業達到54家,去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3.7億元,同比增長11.2%,構建起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生態旅游、對俄經貿、健康養老等『5+N』產業集群。

  如今,站在虎頭要塞不遠處的瞭望臺上,俯矙烏蘇裡江流域,一面是沃野千裡的黑土平原,一面是景色瑰麗的濕地森林:這裡的人們正努力發揚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向著全國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休閑避暑養生度假基地、北藥開發生產基地的目標進發。

  雞西市政協副主席、虎林市委書記高運祿說,虎林市將找准定位、精准發力,持續做強以食品經濟、生物經濟為代表的立市主導產業,做大以林下經濟、畜牧經濟為代表的資源優勢產業,做火以口岸經濟、旅游經濟、冰雪經濟為代表的服務型產業,做優以數字經濟、礦產經濟、創意設計為代表的朝陽產業,堅持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全速推動虎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傍晚時分,在虎頭要塞下靜謐、祥和的小鎮,能感受到從烏蘇裡江面吹來的輕柔江風。但人們不會忘記70餘年前發生在這裡的戰爭浩劫,更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安寧。

  (本報記者 劉偉 李建平 陳益宸 朱悅)

來源:雞西新聞網
作者: 編輯:馬靜媛
 【打印本頁】【關閉窗口】【復制地址
分享到:微博微信微博微博微博空間微博
相關文章  
 本地熱點 更多
· 雞西市城管局:持續發力 助推創衛
· 民盟雞西市委應邀到安陽交流盟務工作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把糧食安全工作緊緊抓在手上—— 雞西市高標准高質量推進水田格田化改造
· 最新披露!美國入侵華為總部服務器
· 龍江河湖行 | 興凱湖:樹色參差綠 湖光瀲灩明
· 雞西市『熊貓』杯羽毛球交流賽結束
· 『綠在雞西』三年行動現場觀摩交流會召開
· 2023年黑龍江省網絡安全技能競賽線下決賽圓滿收官
 娛樂新聞 更多
· 網絡電影《職場流年之 肉食者鄙》開機儀式舉行
· 雞西市舉辦2020年男子籃球錦標賽
· 春節檔影市大戰風雲巨變
· 春節宅家,『追劇大禮單』准備好了
· 送別趙忠祥,不放哀樂放《動物世界》
· 林超賢:拍動作戲追求真實熱血不耍帥
· 《新世界》口碑分化:表演『有質感』,但節奏慢
· 角色過於鬧騰?王寶強:『唐仁』是生活的強者
 圖說雞西  
 
 
 
主管:中共雞西市委宣傳部 主辦:雞西新聞傳媒集團 技術維護:黑龍江東北網絡臺雞西站
違法和不良信息、網絡侵權信息舉報:電話0467-2883103 郵箱jixixinwen@163.com QQ:5259193
通訊地址:黑龍江省 雞西市 雞冠區 電臺路11號?
本網站由雞西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