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密山市『三農』工作精彩連連: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09.66萬畝,其中玉米175.10萬畝、水稻96.79萬畝、大豆37.56萬畝。經初步估測,今年糧食產量可達32億斤以上,播種面積和產量穩中有增;農業生產搭上科技『順風車』,建立了全方面高效綜合的數字化管理平臺;文旅融合『鏈』勁十足,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鄉村振興精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多措並舉金秋收獲谷滿倉
十月秋風起,滿是稻谷撲鼻香。在密山市楊木鄉保時峰合作社的玉米地裡,6臺馬力十足的玉米收割機正往來穿梭,機械聲在千畝金黃中隆隆作響,一根根玉米秸稈被『吃』進收割機,一穗穗金黃飽滿的玉米棒被『吐』出來裝車運走。記者了解到,今年,社裡共種植了9000畝玉米,預計每畝產量可在1800斤以上,比去年畝產增收100多斤。
鄉村振興『勤為功』
秋收以來,密山市農業農村局從實際出發,搶抓有利時機,充分准備、精心組織,認真落實農機、農業生產指導服務等各項措施,有序推進秋收各項工作開展。充分利用宣傳欄、宣傳標語及村級群眾微信群等各種媒體,多層次、多角度開展秋季農業生產宣傳活動,對好的生產做法和先進典型重點宣傳,既教育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又調動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導帶動作用。此外,還成立了秋收指導服務工作組,深入域內鄉鎮進行秋收指導,協調解決農業生產、農民返鄉、糧食出售等秋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確保秋收工作順利完成,保障豐產豐收。
近年來,密山市深入貫徹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堅持『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地塊必翻整、交通沿線地塊必翻整、經濟作物地塊必翻整、大豆地塊必翻整、合作社自有地塊必翻整、適宜作業地塊必翻整』的『六必翻整』原則,做好翻地、秸稈打包、還田,以機械翻埋、秸稈覆蓋、深松整地等方式提高土壤對降雨的保水能力,從而提高土壤養分和氮磷鉀的補充,改善土壤有機質結構,提高耕層土壤總孔隙度,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努力擴大黑土越冬面積,為來年春播攢足後勁。目前,三大作物播種面積309.44萬畝,預計可產生秸稈總量160.67萬噸,可收集量138.13萬噸。計劃秸稈還田185.67萬畝、82.88萬噸,離田95.93萬畝、42.82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71%,秸稈還田率達60.21%,圓滿完成了省級下達的各項任務目標。
科技引領致力保護黑土地
秸稈露天焚燒一直是一個久攻不下的難題。密山市農業農村局積極探尋新方法、新路徑,秉持著主動服務、靠前服務、精准服務的理念,積極與企業溝通對接,用心用情用力為百姓解難、為企業解困。
鄉村振興『勤為功』
密山市模盛科技有限公司立志尋求誠信負責、理念創新、實力雄厚的合作伙伴,通過模盛科技提供的專業技術服務,在龍江大地掀起一場秸稈打包離田的技術革命,保護綠水青山,同時通過模盛科技的精細化管理體系,先進的管理理念,與合作伙伴共創價值。
該公司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從組織動態構建,到階梯式管理,實現組織效能,提昇管理效果。通過GPS和視頻監控,有效的實現一體化管理,建立全方面高效綜合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及時、全面、系統的整理、統計和分析監督管理,繼而實現異地多地大面積作業。自行研發生產的無趟底摟草機,可一次性完成無殘留摟草。這種新型打包作業模式作業周期長、運輸成本低、不受天氣影響、含土率接近為零,真正做到打包無趟底、無根茬,為農民節省人力物力,使政府更有效地推進秸稈禁燒政策,保護黑土地。
學乾結合助力發展高質量
學如弓弩,纔如箭鏃。密山市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及『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將農業生產與主題教育緊密結合。2023年,積極發放生產者補貼、秸稈綜合利用補貼、一噴多促補貼等,實現惠農、利農、為農。
堅持教育興農,學中乾,乾中學,學以致用,用以促學。2023年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組織農業各部門及各鄉鎮深入田間地頭,前往16個鄉鎮及農場玉米高產高效示范點進行研討學習並總結各鄉鎮優點,在種子、土地位置、農藥化肥等方面調優擇優,為玉米產量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堅持實乾興農,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023年,省下達密山市大豆擴種種植任務38萬畝。密山市高度重視,層層壓實責任,逐級落實,市政府、農業部門及各鄉鎮通過微信、網絡等方式廣泛宣傳大豆補貼政策,多渠道挖掘大豆擴種潛力,經過全體工作人員不懈努力,密山全市大豆種植面積達到38.8萬畝,積極完成了省下達的種植任務。
此外,密山市還被批准成為全國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玉米示范縣,密山市農業農村局分別在當壁鎮、二人班鄉創建了兩個萬畝示范片,在另外九個鄉鎮分別創建了十個千畝示范方,擬定將項目工作分為玉米葉面肥采購、玉米綠色殺菌藥劑采購、飛機航化、制作示范區標識牌四個方面進行具體實施。
競賽搭臺提昇農旅巧融合
『海』一樣的興凱湖,『網』一樣的農村路,『花』一樣的新農村。9月3日,2023中國·密山興凱湖全國首屆美麗鄉村鐵人三項賽在興凱湖畔舉行。吸引了俄羅斯、德國、法國、伊朗等國家及北京、雲南、山西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17名運動員前來參賽。
全國首屆美麗鄉村鐵人三項賽是將鐵人競技與生態旅游體驗、美麗鄉村觀賞深度融合,實現以湖興旅、以路添美、以賽興農。鐵人三項賽沿途的湖沿村、白泡子村、臨湖村等村民,早早地打掃庭院,早早地掛燈籠,掛紅旗,紅色與鄉村的綠色、金色把白魚灣鎮鄉村打扮得十分靚麗。村民自發組成拉拉隊,在村口、路口駐足觀看比賽,不時地為選手鼓勁、加油。
辦一場賽、活一座城、興一個鄉、惠一方人。首屆鐵人三項賽與密山結緣,是密山實施鄉村振興的生態+文化+體育+賽事的新舉措。將美麗鄉村建設融入體育競技,將『不懼挑戰、不言放棄』的『鐵人精神』作為助力三農、興邊富民的新動力。
示范創建孕育生態文明村
密山市農業農村局始終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依照《密山市2023年人居環境整治『四季戰役』實施方案》進行統一部署,多措並舉全面深入推進。自開展以來,呈現出多點突破、多方聯動的良好態勢,優美、整潔、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初步顯現。
『公路修了、磚房蓋了、淘寶通了、五谷豐了、腰包鼓了、小車買了、心情爽了、村子美了……』一首歌詞朴實、曲調歡快的《美了》唱出了邊疆村的深刻變化,也唱出了農民的心聲。
邊疆村兩委以深化黨建引領為抓手,以鄉村振興全面發展為目標,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推動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保證。2022年完成村級收入76萬元,2023年預計完成88萬元,增收近15.8%,在三資清理專項行動中,收回新增地源1026畝,每年挽回經濟損失近6萬元,投入210餘萬元對中心村屯橋涵、石砌邊溝等進行改造,石砌邊溝5800延長米,新修入戶橋涵142個,村屯綠化、亮化、美化煥然一新。
邊疆村與俄羅斯接壤。當地老人說,邊疆村是塊『寶地』,這裡土地肥沃,適合農作物生長,更重要的是邊疆村很少遇上自然災害,幾乎年年都是豐收年。回望邊疆村,紅瓦房、水泥路、苞米棒子、紅辣椒,還有那吃著自家種的綠色食品、玩得快樂的農民,構成了中俄邊境線上一道亮麗風景。
春有花、秋有果,山林繁茂、鳥語花香。連珠山鎮的解放村也搭上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順風車,突出了『特色』,豐厚了『底蘊』。
解放村位於密山市連珠山鎮西南側,是一個以勞務輸出和水田生產為主業的朝鮮族村。近年來,該村深入實施鄉鎮振興戰略,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龍江民居』行動,建成村民集資樓12棟,建設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修建350平方米的高標准化老年協會綜合活動室,新建830平方米標准化室內門球館,增設三個門球場及文體器材,室外門球場和文體館,實現一年四季健身運動場所適宜、風雨無阻。多方位打造出了個性彰顯、宜居宜游的朝鮮族風情村。該村獲評為全國文明村鎮、省級生態村、省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省新農村建設五星級村、省十佳和諧村屯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