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2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關情況。
呼吸道疾病診療量繼續呈波動下降趨勢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近日,全國醫療機構門急診呼吸道疾病診療量總體繼續呈波動下降趨勢。數據顯示,12月22日,全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門急診呼吸道疾病總診療量較上周同期下降8.2%,較高峰期下降30.02%。
近期的寒潮天氣影響范圍廣,降溫幅度大。各醫療機構要加強門急診特別是夜間急診醫療力量,適應群眾正常診療需求。針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下凍傷、骨折、心腦血管疾病等常見傷害和疾病,不斷提昇診療水平。
嬰幼兒、兒童、孕婦、老年人、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和戶外作業人員是寒潮天氣下需尤其關注的重點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滑防摔倒,如出現凍傷、失溫及胸悶、胸痛、心悸、頭暈等癥狀,要及時就醫。
兩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支援震區
地震傷員得到及時有效救治
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後,國家衛健委調派的2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和重癥、骨科、普外科、神經外科、小兒外科、心理等專業國家級專家,與當地醫務人員一道,開放綠色通道,保障所有傷員『應收盡收』。組織開展心理疏導和巡回醫療工作。
截至目前,本次地震傷員均得到及時有效救治,災區正常診療服務已經恢復。
此輪呼吸道疾病感染
南北方是否存在差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管理處專家彭質斌介紹,當前急性呼吸道疾病呈現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他多種病原體共同流行的態勢。其中,流感活動處於高位但略有下降,肺炎支原體、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活動呈波動變化,新冠病毒活動處於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專家研判認為,未來一周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能繼續下降,病原體仍可能以流感病毒為主。
彭質斌表示,從我國流感監測和呼吸道疾病多病原監測數據來看,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動情況基本同步,目前均處於高發狀態,部分省份已達到峰值出現下降趨勢。南北方差異不明顯。
寒潮來臨 兒童易發生急性呼吸道感染
專家表示,寒潮來臨時兒童非常容易發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發熱是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癥狀,也常是首發癥狀。
當孩子發熱時,家長可以先給孩子進行物理降溫,用溫水擦拭頸部和四肢,冷敷額頭等。同時要注意補充水分。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尿量來判斷水分補充是否足夠,盡量讓發熱孩子的尿量接近健康時的狀態。
當孩子體溫超過38.5℃時可口服兒童退熱藥。發熱兒童,如無明顯咳嗽或嘔吐等伴隨癥狀,可以在家中對癥處理2—3天,不用立即就醫。
大多數兒童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以選擇口服藥物進行治療。不用刻意為孩子選擇輸液給藥,要結合患兒的病情病程來判斷。
寒潮期間如何做好健康防護?
- 防感冒,室內外溫差變化要注意衣服的及時增減,運動出汗後要及時擦拭。大風天氣佩戴口罩減少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
- 洗澡的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避免皮膚乾燥瘙癢、消耗過多體力甚至增加心髒負擔。用暖寶、熱水袋保暖時,要防止低溫燙傷。
- 飲食不要過咸,減少食鹽、含鈉調味品的攝入,少吃熏醃和深加工肉制品。適量補充蔬菜水果,注意營養均衡。
- 老人和孩子在生活中盡量做到慢和穩,防止跌倒。雨雪天氣,應盡量減少室外活動,不穿易滑的塑料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