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恆山區柳毛鄉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通過創新道德評議會機制,探索出一條以道德力量賦能基層治理的新路徑,展開鄉村振興文明新畫卷。
在組織架構上,柳毛鄉打破傳統模式,組建了由老黨員、村民代表、網格員、志願者等構成的"多元評議團"。在安山村"評出文明議出新風"評議現場,評議員圍繞遵紀守法、家庭美德、環境衛生等多維度展開熱烈討論。通過"曬幸福、比孝道""曬文化、比內涵"等特色環節,不僅推選了贍養老人的道德模范王慶,還對個別家庭垃圾亂堆現象提出整改建議。
在內容和機制方面,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評議會的內容已從移風易俗拓展到基層治理的各個領域。在評議會現場,村民代表既學習婚事新辦、孝老愛親等新風尚,也為村容村貌提昇建言獻策。柳毛村建立"一事一議"動態機制,將社會治安、民生服務等納入評議范圍,今年以來已成功化解鄰裡糾紛3起,解決民生問題2件。同時,柳毛鄉建立了"發現-評議-整改-反饋"閉環機制,確保每個議題都能落地見效。
經實踐,柳毛鄉實現了文明建設與基層治理的雙向賦能。恆山區柳毛鄉安山村村民王慶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家家爭創'最美庭院',戶戶比拼好家風,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我們覺著生活可有奔頭了。』據了解,全鄉文明家庭同比增長42%,矛盾糾紛發生率下降65%,7個行政村全部獲評區級衛生先進村。
恆山區柳毛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負責人吳東傑介紹,『柳毛鄉將持續深化道德評議制度創新,將其與文明村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深度融合,引導農民自覺成為移風易俗的倡導者、傳播者和踐行者,讓良好家風、淳朴民風、文明鄉風不斷煥發新活力,讓道德評議成為鄉村振興的"精神引擎",不斷提昇村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繪就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文明新畫卷。』
記者 於敬文 實習生 張植